高中数学核心概念教学中学习目标的特质与学业质量标准对接
施磊静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学习目标设计研究》(立项编号:C/2024/03/62)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则是这一过程的导航灯。”本文在探讨高中数学核心概念教学中,学习目标的特质如何与学业质量标准实现有效对接。通过分析高中数学核心概念的特征,结合具体教学实例,本文揭示了学习目标设定应具备的具体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详细阐述了这些特质如何与学业质量标准相契合,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本文也提出了在对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概念;学习目标;学业质量标准
引言: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概念的掌握对于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高中数学教材以其系统性和科学性,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设定明确、有效的学习目标,并将其与学业质量标准相对接,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学习目标的特质出发,探讨其与学业质量标准对接的策略与实践。
一、高中数学核心概念的特征与教学需求
高中数学核心概念,如函数、几何、概率统计等,是构建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石。这些概念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而且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其定义、性质,并熟练掌握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函数的抽象性体现在其通过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这种对应关系需要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来把握。几何概念则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描述空间形状、大小、位置等关系。概率统计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随机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还需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灵活性。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我们可以设定较为基础的学习目标,如理解概念的基本定义和性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设定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如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层次性和灵活性的设定,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目标的特质分析
(一)具体性
学习目标的具体性是指目标描述应清晰界定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具体能力或知识水平。以“能够准确计算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例,这一目标不仅明确了学习任务——计算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还强调了“准确”这一评价标准,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晰地认识到学习成果的具体表现。具体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明确的方向感,知道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练习。在具体性的指导下,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每个环节都紧密围绕学习目标展开。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顶点坐标的计算方法时,可以通过实例演示、分步讲解、课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技巧,并通过及时反馈和纠正,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准确计算”的标准。
(二)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将学习目标分为基础、进阶和高级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层次的学习目标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如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进阶层次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如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高级层次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如探索二次函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层次性的设定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基础层次的学习目标,通过耐心讲解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打好基础;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鼓励他们挑战进阶和高级层次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
(三)可操作性
在高中数学核心概念的教学中,学习目标的可操作性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应当具有可观察、可测量的特点,从而能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据此提供及时的反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例如,在教授“函数概念及其性质”时,教师可以设定具体的评估指标,如学生能否准确绘制函数图像、能否正确计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等。
三、学业质量标准与学习目标的对接策略
(一)目标分解
为了确保每个核心概念的教学都能与学业质量标准相衔接,教师需要深入研读学业质量标准,将其中的宏观要求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应明确描述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例如,在教授“函数”这一核心概念时,教师可以将学业质量标准中的要求细化为“理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像特征”,“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等具体目标。这样的目标分解有助于教师精准把握教学重点,确保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二)情境设计
为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教师需要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应用数学概念。例如,在教授“概率统计”时,教师可以设计关于学生考试成绩分布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概率统计的知识来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评价反馈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确保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这个体系应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个方面。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同伴评价则能够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教师评价则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核心概念。通过及时收集和分析这些评价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所在,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学习目标的顺利达成。
四、教学实例分析,函数概念及其性质的教学实践
在高中数学“函数概念及其性质”的教学中,教师精心设定了具体的学习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以及掌握常见函数的图像及其变换规律。为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多个生活实例,将抽象的函数概念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气温变化绘制函数图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函数的变化规律。教师还设计了利用函数模型预测商品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结束语:高中数学核心概念教学中学习目标的特质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对接,是实现高效教学、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通过明确学习目标的具体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和评价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期待更多的教育者能够加入到这一研究中来,共同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红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J]. 2018.
[2]干吉苗.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 2021, 000(005):133.
[3]刘雪莹.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J].才智, 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