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与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作者

毕静波

焦作市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协调中心 河南省焦作市 454000

摘要:特种设备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确保其安全、高效的运行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与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与职业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路径。研究表明,技能培训与职业素养的有效结合,将极大促进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关键词:特种设备;技能培训;职业素养

引言

特种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安全高效的运行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是确保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许多企业依旧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缺乏针对性的实操训练和心理素质教育,这导致作业人员不能及时有效稳妥应对突发情况。因此,探讨有效的培训路径将有助于全面提升作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技能培训现状

1.1当前培训模式分析

1.1.1 传统培训方式

传统的培训方式通常包括课堂讲授和理论考试,主要依靠讲师进行知识灌输。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以较短的时间覆盖培训内容,适合于知识的初步传达。然而,传统培训的不足也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过于依赖理论学习,实操环节流于形式,导致作业人员在面对实际操作时缺乏经验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培训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难以持久记忆课程内容,影响其技能的实际掌握。

1.1.2 新兴培训方式

相较于传统培训方式,新兴培训方式的出现,拓展了学习的维度与形式,诸如在线课程、虚拟现实(VR)模拟训练、移动学习等。这些新方式结合了现代科技手段,增强了培训的互动性和实用性。例如,VR技术可以让作业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操演练,获得真实场景的感受,进而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此外,在线学习平台允许作业人员根据自身进度进行学习,灵活性更高。这些新兴培训模式总体上提升了培训效果,但在普及和应用过程中仍面临技术支持、教材更新和教师培训等挑战。

1.2存在的问题

1.2.1 培训内容欠缺实用性

目前,许多培训课程仍然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针对性的实践操作环节。课程内容多为标准化的教学大纲,忽视了特种设备操作中的实际应用。这导致作业人员在面对复杂、动态的生产环境时,难以将所学知识有效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实用性不足的培训内容使得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操作失误,安全隐患增加。

1.2.2 培训周期与频率不足

当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周期和频率普遍不足,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要求与操作规范。一般情况下,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和时间,往往采取短期集中的培训方式,导致培训内容无法深入落实。此外,企业对于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在过了法定培训周期后便不再进行定期的技能更新,缺乏持续的学习和反馈机制。这种做法一方面难以保障作业人员技能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其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适应能力下降,从而影响整体安全生产水平。

1.2.3 心理素质培训缺乏

除了专业技能外,心理素质对作业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也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培训体系中,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被忽视。特种设备操作复杂、危险,作业人员在实际环境中需要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和压力。如果缺乏心理素质的培训,作业人员容易产生紧张情绪或失去应变能力,从而影响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2.1定制化培训方案

特种设备种类繁多,包括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厂车等,每种设备在操作要求、维护保养和安全标准等方面都有其独特性。因此,针对不同设备的专业培训是定制化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注意事项、安全操作规程等,确保作业人员在专业领域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专业培训,作业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类设备的特性和常见风险隐患,正确处理一系列技术难题和故障,从而减少设备的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除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实际工作场景的案例分析也是定制化培训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企业和行业内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使作业人员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了解操作失误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提高事故预防意识。案例教学不仅能够结合实际操作,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在复杂情境中进行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强化实操演练

建设模拟实训中心是提升实操能力的重要措施。通过搭建与实际操作环境相似的训练场地,作业人员能够在真实的氛围中进行各种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这种模拟训练不仅能让学员体验设备的实际应用,还能通过仿真操作减少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此外,模拟实训中心可以集成多种设备和工具,便于作业人员学习不同设备的特性和操作要领。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提升了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增强了其安全意识,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具备更好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除了建设实训中心,定期组织现场演练也是强化实操训练的重要手段。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操作流程,作业人员能够熟悉设备的使用和相关安全规程。这种演练可以包括应对突发事件的演练,帮助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作出反应。定期演练不仅能够提升作业人员的实际技能,还能在团队中形成良好的协作氛围,增强团队之间的配合与沟通,使得整体作业效率得到提升。

2.3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

心理素质培训对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至关重要。作业环境往往复杂多变,作业人员需在压力下迅速做出反应。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心理素质较好的工作人员能够保持冷静,迅速评估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然而,如果缺乏心理素质的培训,作业人员可能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感到紧张和恐慌,从而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反应。因此,心理素质培训应包括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和自我调节等内容,帮助作业人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的培养同样不可忽视。特种设备操作涉及到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作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通过培训,使得作业人员了解法律法规及企业的规章制度,明确自己在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在关键操作环节,意识到安全隐患的潜在后果。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伦理讨论等方式进行,使作业人员认清自己的专业角色,树立安全和合规的价值观,以确保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三、总结

研究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与职业素养提升路径入手,分析了当前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定制化培训、强化实操演练以及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提出具体的改进路径,旨在全面提升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保障安全生产与行业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培训方式的创新将继续推动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为特种设备操作的安全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向革.关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探讨[J].中国电梯,2020,31(12):70-72.

[2]施玥.浅谈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的新变化[J].科技资讯,2020,18(14):189-190.

[3]李少东.如何开展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6,(0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