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
包雨梵
广汉市第五幼儿园 四川省德阳广汉市 618300
【摘要】3-6岁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使幼儿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从而热爱生活,这对于幼儿今后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背景下,本论文就如何在小班培养幼儿的自理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班幼儿 自理能力 家园共育
【正文】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仅仅通过幼儿园的教学很难实现对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幼儿园和家长的协作,在家园共育下,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才能得到切实的发展,从而受益于幼儿的终身发展。
一、运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
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利用生动、好玩的游戏对儿童进行实践活动的训练是重要途径。通过玩,既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又能在一种放松、愉悦的气氛中,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可以建立起几个简单又有趣的手工游戏,还可以让孩子们参加一些活动,例如纸飞机,折叠动物,或者是简单的手工玩具。在玩耍的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学会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同时,也要让孩子们体验到自己亲手做出来的东西所带来的满足感,进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其次,通过室外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例如,组织孩子们开展各种活动,如户外搭建,捏泥。在这种游戏中,孩子们要自己动手做造型、搭建等操作,既能锻炼手的力量,又能发展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与此同时,孩子们还可以在室外体验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提高幼儿自己动手玩的兴趣。另外,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对儿童进行实践操作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模拟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情,比如做饭,洗衣服。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孩子利用模拟的器具,如厨房用具,家具等,自己动手操作。这样既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及情商。
二、加强鼓励作用促进发展幼儿自理能力
根据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老师要在具体的指导和教育工作中,与积极的激励教育方式相结合,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鼓励教育能极大地提高儿童的自信心,促使幼儿养成自理生活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运用科学的表扬与鼓励手段,增强幼儿自信心。
比如,在培养幼儿自主着装方面,可以强化与家园共育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与父母建立起更好的交流与沟通,既要激励教育对其产生的正面影响,又要让父母充分认识到激励教育的科学意义和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老师和父母可以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奖励,通过各种形式的奖励方式,如物质、精神等,将儿童的自信心充分地激发起来,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和家长的激励。所以,在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中,要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其激励教育的功能,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增强家园共育成效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借助集体教育活动,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通过开展小组教学活动,提高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实现幼儿自理能力最重要途径之一。在此基础上,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设计多种与自我照顾有关的实践活动。
比如,在制作食物时,老师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小食品,练习切、搅、配等技巧;在环境收拾方面,老师可以把孩子们组织起来,让幼儿自己收拾房间,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在家庭中,老师应与父母紧密配合,注意并指导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通过家庭作业、亲子活动等多种方式,让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到自我照顾的活动中来,并给予正面的支持与反馈。父母的合作与支持,可以增强孩子的动力,增加幼儿练习的机会。
四、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园共育是儿童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与学校合作,对幼儿的成长给予支持与引导,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父母与老师可藉由协商达成一致的自理能力培养方案与计划,从家庭与学校两个层面,对幼儿进行统一的指导与鼓励,协助幼儿逐渐养成自理的习惯。例如,在学校里,教师可以引导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父母也可以在家庭生活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相应的帮助,一起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此基础上,家长与学校应合作,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与兴趣。父母可为幼儿创造条件,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如让幼儿参加家务劳动、整理书包等。而在学校中,还可以开设一些自理能力活动课程,或者是开展一些与自理技能相关的主题活动,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自理意识和能力。家长与学校应合作,对幼儿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价与反馈。定期评估幼儿的自我照顾能力,发现幼儿在各阶段的进展与缺陷,并适时给予正面的反馈与引导,使幼儿的自理能力持续提高。还可以在父母与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为幼儿设计出更科学、更合理的自理能力培养方案,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与保证。
【结束语】对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家庭和幼儿园都负有很大的责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家园共育可以将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优势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孩子们从小就建立起自己的基本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幼儿教育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从普及儿童的生活常识到渗透正确的价值观,都需要幼儿园和父母一起努力。正如邓小平所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要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能力,这将是幼儿今后多种良好行为的基础,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逯文倩.家园共育背景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J].孩子,2023(9):49-51.
[2]尹琳媛.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探析[J].生活教育,2023(9):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