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策略浅谈

作者

陈流萍

泰宁县第四中学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策略,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分离的现状及问题,阐述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和理论依据。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介绍了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互动等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法,并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选择合适的读写材料、注重方法指导和培养学生兴趣等,以期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读写结合

一、引言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往往被割裂开来,教师在阅读课上侧重于文章的字词理解、内容分析和主旨把握,而写作课则主要讲解写作技巧和进行作文训练,这种分离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探索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

目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文章的学习停留在表面,缺乏对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深入探究和借鉴。写作教学则常常陷入枯燥的理论讲解和机械的模仿练习,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无文可仿,作文内容空洞、语言平淡,难以提高写作水平。

三、阅读与写作结合的重要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多样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写作提供素材和范例。同时,写作能够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阅读知识进行构思、表达和修改,从而加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和把握。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阅读与写作结合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写作中,同时在写作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阅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迁移。此外,模仿理论也为读写结合提供了支持,学生通过模仿优秀作品的写作风格、结构布局和表达方式,逐渐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五、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以读促写

1.范文模仿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具有典型写作特色的范文,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语言、描写手法等方面的优点,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赏析文中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总分总的结构以及优美的语言表达,之后布置学生以 “秋” 为主题,模仿《春》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让学生在模仿中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读书笔记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记录好词好句、精彩段落、写作手法以及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笔记,分享阅读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借鉴。同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读书笔记中的积累,丰富作文内容,提升语言质量。

(二)以写带读

1.写作前置

在阅读教学前,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带着写作目的去阅读。例如,在教授《皇帝的新装》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 “谎言与真相” 的短文,然后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故事揭示这一主题的,对比自己的写作思路与作者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写作手法和深刻内涵,同时也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续写改写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续写或改写课文的活动。例如,让学生续写《最后一课》,想象小弗郎士在课后的经历和成长;或者改写《木兰诗》,将其改写成记叙文或现代诗歌。通过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能够深入挖掘课文的潜在价值,锻炼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原文的理解和记忆。

(三)读写互动

1.小组合作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围绕一篇阅读材料,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主题思想等,然后合作完成一篇相关主题的作文。在小组讨论和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启发,拓宽思维视野,提高合作能力和写作水平。例如,在阅读完《骆驼祥子》的一个章节后,小组共同探讨祥子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并以 “祥子的选择” 为主题进行写作,每个成员负责一个部分,最后整合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2.读写评价

建立读写评价机制,将阅读评价与写作评价相结合。在阅读评价中,注重对学生对文章写作技巧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评价;在写作评价中,关注学生对阅读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进一步促进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六、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读写材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精心选择适合读写结合的阅读材料和写作主题,确保材料具有典型性、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欲望。

2.注重方法指导

在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文章、如何积累素材、如何构思写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效的读写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学生兴趣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如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读写结合的学习中,避免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

七、结论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策略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和读写互动等多种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打破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写作中运用,实现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协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读写实践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和语文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 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 50 讲 [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