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园共育视角下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作者

余幸

四川省广汉市第五幼儿园

摘要:众所周知,在现如今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中,人们对幼儿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在这重视的过程中,人们并不仅仅只是针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同时其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发展,尤其是幼儿的自理能力。本文正是针对在现如今家园共育视角下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展开论述与探讨,希望可以为此领域提供相对应的建议与帮助。

关键词:家园、小班、自理

引言:所谓的自理能力,则是让幼儿在幼儿时期即可不过度的依赖家长,在秩序时期,便可逐步的接受自理能力的发展。而所谓的幼儿自理能力,也并非是只让幼儿独自完成学习语气生活等各项事务,而是让幼儿在小班时期去不断的接受自理能力的观念发展,达到一个自理能力的正确认知,同时力所能及的完成自己所能干的事情。而在这一个过程中,家长与幼儿园都需要去关注幼儿的自理能力发展,开展有效的家园共育,确保幼儿成长道路的正态化,保证幼儿拥有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

一、家园共育视角下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1.1传统限制,缺乏引导

受到我国以往应试教育等传统落后思想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即便是在小班幼儿时期,家长依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取高分,得到一个更好的学习。然而,众所周知,在小班时期并非是教导幼儿去接受更多的文化知识,而是不断的带领学幼儿去接收新观念,培养一个优秀的秩序,锻炼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其自理能力。因此,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主导者,必须要与家长积极配合,在家园共育的视角下去不断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得到更多的学习成长。而在这种错误的传统观念束缚下,教师并没有积极的引导幼儿去培养自理能力。幼儿缺乏了教师的引导,也无法更加快速有效的培养自理能力。

1.2家园失调,教学单一

所谓的家园共育,则是教师与幼儿家长可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一个共同体去帮助幼儿来提高自理能力。而在现如今幼儿的学习成长中,由于家长的工作繁忙、时间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教师与幼儿家长并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家园共育协调。并且即便幼儿家长与教师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然而由于个人专业素养不高等原因,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容易采取教学单一的方法。这也直接性的导致幼儿在自理能力的学习过程中有易丧失学习兴趣,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课堂的效率较为低下。

二、家园共育视角下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策略

2.1传播观念,积极引导

为了在小班时期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那么教师作为幼儿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必须要以身作则接受新时代的新观念。这个观念便是并不需要完全以应试教育为主,尤其是在幼儿时期,更多的是要让幼儿去接触更多的优秀的新观念,从潜意识来带动幼儿去认识何为自理能力,怎样更好的提高个人自理能力。并且在幼儿认识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积极的引导,帮助幼儿来学习正确的自理能力观念。尤其是一部分幼儿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为自理能力,容易钻牛角尖,那么教师则必须要做出积极的引导,让幼儿回归正轨,正确的接受自理能力新观念,更好的提高自理能力。

正比如在小班时期幼儿学习秩序感这一阶段,教师便需要带领幼儿去正确的学习自理能力的观念。幼儿在进入小班时期,犹如进入了一个小型的社会,那么在社会中则是处处都充满了秩序感。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必须要带领幼儿去学习正确的自理能力观念。这个自理能力并非是指幼儿必须自己独立完成各种事情,没有存在强制性的要求幼儿完不成事情有处罚。所谓的在秩序管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则是让幼儿在秩序感中去感知自己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并且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好的减少他人负担。在这一个过程中,幼儿不仅仅是可以体会到乐于助人,自食其力的好处,同时也是可以在这一个学习过程中来进一步的培养个人的自理能力,得到更为全面性的发展。

2.2丰富教学,积极评价

在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不必采取以往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田鸭子模式,而是可以采取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在小班时期的幼儿,其内心对周围事物依然有着强烈的探索欲与好奇心,但同时也是容易对某一事物丧失兴趣的时期。因此,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对自理能力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联合幼儿的家长来共同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幼儿家长的参与,不仅可以给予幼儿更大的学习安全感,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去更好的表现出来。并且无论是教师亦或者是幼儿家长,都需要对幼儿的自理能力给予肯定,保证其学习的自信心。倘若教师与幼儿家长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幼儿的学习成长给予肯定的评价,那么幼儿则会产生较为负面的情绪,同时也无法更好的投入到提高自理能力的课堂过程中。

正比如在学习自己事情自己做这一内容时,教师便可以联合幼儿家长来共同的开展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教导幼儿来学习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每个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给予其一定的课堂任务。例如在家里帮忙擦擦桌子、扫扫地、帮爸爸妈妈丢个垃圾进垃圾桶等等。这些都是小班时期的幼儿可以完成的事情。教师在布置这些相对应的任务时,也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能参与到自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幼儿在课后可以参与到实际生活来完成相关的任务。教师则需要及时的联合到幼儿家长,询问幼儿相关任务的完成具体情况。在得知幼儿的自理能力完成情况后,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对幼儿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并且向幼儿传达其家长的满意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获得了来自教师与家长的积极肯定评价,满足了其个人的情绪需求,同时也更进一步的培养了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其在自理能力中去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得到更好的学习与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并非只是教师的单方向任务,其是需要教师与幼儿家长双方共同努力的。而教师作为上课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也必须要摒弃以往传统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带领幼儿接受更多更为优秀的新观念,积极的引导每一位幼儿来接受新时代下自理能力培养的优秀观念。同时的教师也需要联合到幼儿的家长,在家园共育的视角下去满足幼儿的情绪需求,更进一步的帮助幼儿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小惠.浅谈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