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

作者

张艳艳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742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师生互动、知识内涵不足等。基于此,本文依据新课改理念,探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探讨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如下策略:

一、精心构筑教学蓝图

精准设定教学目标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显著的作用。以六年级的古诗词三首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做到精准明确。不仅要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词所描绘的意境,领悟诗人借助诗词所书法的情感,还应该要求学生熟练背诵这三首词,并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含义。例如,在教授《宿建德江》时,教师把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通过对“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句的研读,体会诗人孟浩然羁旅在外的愁苦思绪和他在清幽孤寂环境中的复杂心境。教师巧妙整合教学内容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同样重要。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与《宿建德江》虽然都着重描绘了夜景,但所表达的情感却存在显著差别。《宿建德江》传递的是一种孤独和忧伤,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更多地展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与喜悦。另外,教师在安排时间时要精细合理,课堂导入部分尽量缩短,将时间重点用于诗词讲解与互动环节,但要留出一部分时间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布置作业上。这样能够确保整个教学流程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地的推进,使学生能够高效深入地学习和掌握这三首古诗词,切实提升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多元教法强力赋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元教学方法能够极大提升教学效果。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如情境创设、游戏化教学等,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观潮》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精心挑选并播放高质量的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视频中清晰地展现出潮来前风平浪静的江面,以及潮来时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震撼景象,还有潮去后逐步恢复宁静平和的画面。同时,配合着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地让学生直观且真切地感受到潮起潮落的显著变化,使他们仿佛身临其境般置身于观潮的现场,从而增强对课文描述的直观感受。游戏化教学则可以精心设计“潮起潮落我来演”这样充满趣味和互动性的活动。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其中一组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神态生动地表演潮来时的各种形态,比如初始的白线、逐渐推进的水墙以及潮峰的汹涌澎湃等,而另一组则根据表演来猜测对应的潮的阶段。让学生们在紧张而又充满乐趣的竞争氛围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观潮》这篇课文以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些丰富多元、独具匠心的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知识的热切渴望和不懈追求,充分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且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

三、全力强化师生互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师生互动是十分关键的。这要求教师极力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并积极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想法,同时教师要给出确切的评价。以《将相和》的教学为例,在课堂的交流探讨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蔺相如和廉颇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以此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有的同学也许认为廉颇知错能改、坦率豪爽。教师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对于观点明确、理解深刻的学生,要不吝赞美之词,而对于那些观点有所偏差或是表述不够完善的学生,教师应耐心、友善地加以引导和补充。通过这样持续有效的互动,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有动力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从而更深入地领会课文的主旨,显著提高学习的成效。

四、广泛拓展教学宝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广泛拓展教学资源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这要求教师全面系统地对各类素材进行精心整合,并深入透彻地挖掘知识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教师要从多个维度整合素材助力学生深入理解。详细梳理诗人的生平经历,如《示儿》的作者陆游,他一生怀着坚定的抗金复国之志,屡次投入战斗,却壮志未酬,直至临终仍然心心念念国家的统一,这种深厚的爱国情怀在他的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了解了陆游的一生经历,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他在诗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临终嘱托背后无尽的遗憾和深沉的期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当时的历史背景资料。北宋灭亡后,南宋统治者在杭州建立临安府,他们不思收复失地,只顾在这繁华之地贪图享乐、苟且偷安。这一背景信息对于学生理解《题临安邸》中诗人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愤怒谴责和忧国忧民之情至关重要。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学生就能够明白诗人为何对统治者的行为感到如此悲愤和痛心。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中体会古诗的韵律之美,增强他们对古诗的情感共鸣和理解深度。

结论

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中,我们通过精心构筑教学蓝图,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高效教学奠定基础;采用多元化教法强力赋能,如情境创设、游戏化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力强化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表达,给予学生确切评价,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广泛拓宽教学资源,整合多维素材,挖掘知识深层含义,助力学生深入理解。总之,这一系列策略相互关联,互相促进。他们共同致力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们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高效学习知识,提升语文素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钟鑫.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行知纵横”教育与教学研究论坛(第八期)论文集.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潢溪镇中心小学;,2022:8.DOI:10.26914/c.cnkihy.2022.055022.

[2]雷晓东.“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与创新网络总结年会论文集(五).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乐安坊小学;,2022:3.DOI:10.26914/c.cnkihy.2022.08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