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基础设施更新策略研究

作者

杨建

四川航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10000

摘要: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老旧小区因基础设施老化和服务设施匮乏,无法满足现代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难以承载城市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研究如何对这些小区的基础设施进行科学更新,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更新策略,包括设施现代化升级、绿色与智能化建设以及通过社会共建机制加强居民的参与。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本文深入探讨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更新对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多重价值。

关键词: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更新;绿色改造;智慧社区;社会共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小区逐渐暴露出设施老化、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居民对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的需求。这些小区普遍缺乏公共设施和绿化空间,智能化程度低,亟需基础设施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形象,更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路径,通过合理更新小区设施,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压力,助力智慧、绿色城市建设。

一、城市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的必要性

随着老旧小区设施的老化,供水、供电和排水系统频发故障,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安全。例如,老化的供水管道不仅可能导致水质下降,影响居民健康,也可能因水压不足或不稳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电力系统在负荷不足的情况下极易出现断电,尤其是在夏季用电高峰期;而排水系统的堵塞更是在暴雨天气下造成小区内涝,不仅影响出行,还威胁到低楼层住户的财产安全。因此,基础设施的改造已迫在眉睫。此外,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更新也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1]。引入绿色节能设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小区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型,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电浪费,形成节约型社区。这种绿色更新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综合质量,更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二、城市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问题现状分析

老旧小区中,基础设施的缺陷和老化问题已成为制约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障碍。公共服务设施匮乏,绿地和活动空间不足,停车位紧缺,让日常生活变得局促而无序,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社区的活力也逐渐消退。供水管道锈蚀、供电系统老化、排水不畅等现象更是频发,水质安全难以保障,频繁断电带来不便,而雨季的小区内涝则让人无所适从。交通设施的设计滞后,小区内道路拥堵,停车位稀少,出行变得困难,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的需求被忽视,通行的安全性难以保障。环境卫生问题也令人忧心,垃圾清理不及时、污水处理不完善,空气中的异味让生活环境蒙尘。种种问题堆积已久,亟需一次全面的更新与改造,以真正满足居民对安全、便捷、舒适生活的期盼[2]。

三、城市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更新策略研究

(一)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策略

在老旧小区的改造中,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不仅关乎居民日常生活质量的提升,更是推动社区活力重塑的核心措施。供水系统的更新尤为重要,老化的管道因长时间锈蚀导致水质不佳,而低楼层水压不足、顶层水压过高的现象也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用水。以某市老旧小区改造为例,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统筹更换了区域内的主要管道,同时安装了净水设备,以提升水质并满足多楼层住户的用水需求,改造完成后,居民的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对供水系统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

电力系统的升级则着眼于容量的扩展和线路的现代化更新,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传统电力线路在高峰用电期往往容易超负荷,供电不稳甚至引发停电问题。

排水系统的更新解决了多年来的积水和内涝难题,特别是在暴雨频发的季节。某沿海城市在老旧小区的排水系统升级中,更换了大口径的排水管道,增设蓄水池和排水泵,大大增强了排水能力,消除了雨水倒灌现象,从根本上保障了居民的出行安全。

交通设施的优化同样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便利。在停车位稀缺、道路拥堵频发的老旧小区,通过合理增加停车位和优化车道设计,车辆的停放更加有序,通行更为顺畅。这样的改造不仅有效避免了交通堵塞,同时也降低了事故风险,为居民创造了一个更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3]。

(二)绿色与智能化更新策略

绿色与智能化改造不仅符合现代生活需求,更为小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绿色设施的建设带来的是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的双提升。许多老旧小区通过增加绿化带、设立社区花园等方式,营造了宜居的自然环境。广州某社区在改造中专门开辟出一片社区绿色休闲区,种植了适应性强的本地植物,减少了养护成本,同时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静、清新的活动空间。小区内还安装了太阳能照明系统,实现了公共空间的节能照明。夜晚的光线不再昏暗,居民的安全感提升,电力消耗也大大减少。

智能化设施的引入更是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的生机。智慧社区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推动了社区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上海某社区在改造中引入了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垃圾桶配备感应装置,根据垃圾种类自动分类存放,并通过数字化系统通知环卫人员及时清理。小区内智能照明系统的升级则让路灯可以根据环境亮度自动调节照明强度,不仅节省了电能消耗,还大大提高了照明效率和安全性。智能安防系统的加入也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通过手机应用,居民可随时查看小区内公共区域的实时情况,确保安全。这些智能设施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更使得居民在现代化的社区环境中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安全[4]。

(三)社会参与与共建机制

老旧小区改造中,社会参与和共建机制的构建至关重要。改造方案应深入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使得每一项措施都贴近居民的生活,从而达到高效、持久的改造效果。广州市某社区在改造前进行广泛的居民调研,通过问卷、座谈会和社区走访等方式,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老年居民关注无障碍设施,年轻家庭则期待引入更多智能设备。将不同年龄层的需求充分融入改造方案中,最终的项目方案更具包容性和实际价值。改造完成后,居民对设施更新和生活品质的提升都表现出极高的满意度。

在老旧小区的改造中,政府、企业和社区的多方协作也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北京市在实施某老旧小区改造时,市政府出台了专门的政策,为参与改造的企业提供技术和资金补贴,极大激发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社区委员会发挥协调居民意见、维护居民权益的重要作用,确保居民需求在项目中得到体现。社区通过建立居民自治小组,邀请居民参与监督工程进度,提升了居民的参与感和责任心[5]。企业、政府和社区的联合推动,保障了改造的全面性和高效性,达到了资源整合、成果共享的目的,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结: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更新不仅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更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优化供水、电力、排水和交通等设施,小区环境的安全性和适应性显著提高,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居民提供了更舒适高效的生活空间。绿色与智能化的改造符合现代低碳生活需求,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并推动城市在资源节约和能源利用方面的创新。社会共建机制增强了居民的参与,使更新更贴近实际、更具持久性。这些更新不仅改善了物质环境,更为老旧社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希望。

参考文献:

[1]陈艳彬,史学磊.以街区为单元的老旧小区改造实施路径探索[J].价值工程,2024,43(30):42-45.

[2]张萌,陈程,赵溢波.城镇老旧小区拆除重建增量空间的政策支持和规模研究[J].浙江建筑,2024,41(05):69-72.DOI:10.15874/j.cnki.cn33-1102/tu.2024.05.003.

[3]曾晓君.城市体检视角下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原则与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4,(27):102-104.

[4]戴德胜,李香云,胡凯丽.城市体检视角下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原则与策略研究[J].建筑经济,2024,45(06):37-43.DOI:10.14181/j.cnki.1002-851x.202406037.

[5]曹双全.全龄友好视角下城镇老旧小区更新策略体系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2.DOI:10.27482/d.cnki.gzcgs.2022.0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