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发展格局下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绩效审计探究

作者

陈晨路

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 350400

摘要:在新发展格局下,政务大数据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各个地区业务活动的重要基础,然而在政务大数据运用过程中,由于时间较短,在具体落实方面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对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进行科学的绩效审计,及时地发现在其中所存在的各项隐患,以此来促进系统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政务大数据;绩效审计

在对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进行绩效审计的过程中,要深入的分析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的特点,并且在结合新发展格局的变化方向,明确绩效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转变以往的工作思维,强化管理制度和标准建设,利用信息资源整合不同的审计技术,以此来提高审计的效果。

一、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的概述

政务大数据是政府机关运用大数据技术与工具对政务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储存、处理与分析的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治理水平。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正在逐步成为现代政府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主要依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信息时代,政务大数据的应用工程已深入到各领域,例如在城市管理中,政府通过大数据对城市交通流量、环境污染情况以及市民的生活水平进行分析,从而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政府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社会安全形势,犯罪状况进行监测,强化了社会稳定与安全管理;医疗卫生领域中,政府通过大数据对疾病传播途径、病情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公共卫生安全进行决策支持[1]。政务大数据运用工程的开展,与数据获取加工、运用密不可分,政府机关有必要构建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体系以保证数据真实、全面、准确;与此同时,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存储与处理数据,以确保数据安全高效地使用;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有必要培育一支专业数据分析师与专家团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新发展格局下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绩效审计的价值

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实施绩效审计,其主要价值是推动政务大数据应用工程规范开展,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政府还是各个行业部门都开始实施大数据应用工程,力图通过数据驱动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服务水平。但是在大数据应用项目实施中,常常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数据安全隐患、资源浪费以及项目效益不够明显等。通过绩效审计的开展,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管理,保证工程沿着正确方向进行,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切实提高政务大数据运用工程质量与水平[2]。

三、在新发展格局中对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进行绩效审计的方法

(一)融合大数据审计技术

新时期发展大潮下,对政务大数据运用项目进行绩效审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将大数据审计技术纳入其中,就成了提高审计效能和实现有效监督的重点措施,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绩效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数据进行科学、客观地分析,评价政府投入和项目成果是否相匹配,从而为决策提供主要参考依据。将大数据审计技术融入其中,给政务大数据运用项目的绩效审计提供了新的角度与手段,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审计人员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更全面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从而达到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监测与评价的目的[3]。相较于传统手工抽样,大数据审计技术能更有效地发现异常并对项目绩效进行精准评价,提高审计效能。同时,大数据审计的运用也给政务大数据运用项目绩效审计提供了更深的发掘与分析能力,审计人员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能够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规律性问题与潜在风险,从而为政府部门及时、有效地进行风险预警与问题解决方案提供参考。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也有助于审计人员发现数据背后所隐藏的关联性与趋势性,从而对项目绩效评估做出更客观、更精准的评价。另外,大数据审计技术的整合为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的绩效审计带来了更为开放和灵活的审计方式,审计人员可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构建审计模型与算法来自动化地评价与监控项目绩效,这一建立在大数据技术基础上的审计模式不但提升了工作效率与准确性,还为今后审计工作智能化开展打下了基础。

(二)制定审计指标

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绩效审计在新型发展模式中变得更加重要。而审计指标的设置就成为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审计指标选取既直接影响审计工作是否准确有效,又影响政府部门对项目绩效综合评价与监督。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明确审计指标已成为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绩效审计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难点。审计指标确定方法首先需根据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特征与目标综合分析。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一般都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与应用工作,这些工作往往以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为目的,在制定审计指标时需综合考虑项目数据规模、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才能保证项目高效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4]。

(三)资源审计

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的绩效审计在新的发展模式中变得更加重要。其中资源审计是绩效审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既能对资源利用进行有效评价,又能提供有价值的改进意见,从而保障政务大数据运用工程持续高效地开展。资源审计就是对工程涉及到的所有资源进行综合、系统地验证评价与分析,从而达到摸清资源利用状况,找出资源浪费现象,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政务大数据运用工程中的资源审计,既包含经济资源也涵盖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与信息资源的诸多方面。在进行资源审计时,最关键的步骤是构建一个既科学又完善的评价机制,该评估体系应充分考虑政务大数据项目特点及需求,制定合适的项目审计指标并明确各资源审计范围及标准。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才能使资源审计有针对性地发挥作用[5]。

结束语

在新发展格局下进行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绩效审计所发挥的作用较为突出,有助于完善政务大数据应用,项目为各项工作提供必备的支持,因此工作人员要明确主要的审计要点,科学地制定审计指标,并且选择正确的审计手段,使最终审计结果能够具备较强的准确性,促进系统的稳定运作。

参考文献

[1]李志文.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政务大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模型构建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36):56-58.

[2]闫佳和,李红辉,马英,等.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关键技术与政务大数据治理体系[J].计算机科学,2024,51(02):1-14.

[3]黄世荣.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研究[J].中国信息化,2023(08):81-82.

[4]张岳军,陈淑芬,杜正.城市政务云大数据安全建设与应用[J].网络空间安全,2022,13(03):25-34.

[5]周水波.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审计应用层探析[J].互联网周刊,2022(10):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