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求异求美”理念下初中美术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
匡若菡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0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强调审美素养的培养,希望学生学会欣赏美、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使其得到审美意趣与道德情操的提升。[1]美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美术教育课程往往注重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表达的培养。因此,引入“求新求异求美”的理念,对美术教育课程进行设计与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求新求异求美”理念的内涵
(一)求新:创新思维的培养
“求新”是指在美术教育中,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心理学中指出:创新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2]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艺术的前沿动态,培养其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敏感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
(二)求异:个性化表达的尊重
“求异”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表达独特的情感和思想。美术教育应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创作平台,支持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表现形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求美:审美能力的提升
“求美”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通过系统的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作品,提升其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
二、传统美术教育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教学研究的逐步深人,有研究者提出传统教学实践中存在“数不得法、盲目创新、浅尝额止”等问题,出现“育分不育人,求学不读书”的径现象,脱离数材和真实语境的数学模式不足以完全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预期目标任务”。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推动美术敏育向更加具体、真实、有效的方向,即构建基于真课堂、真主题、真活动的高效课堂,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和结构,引导学生深人数材、感知主题、细採情境、构思酝酿,让其通过创新思维提升自身美术核心素莽。[3]
三、基于“求新求异求美”理念的初中美术教育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美术教育课程目标的设计从四个方面考虑: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首先,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学会发现美、欣赏美,无论是作品形式还是文化背景,都能捕捉到其中的美。艺术表现是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展现艺术才能。创意实践重点是让学生在创作时敢想敢试,用创新的思路去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通过做项目、合作学习,增强其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化理解使学生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通过欣赏和创作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对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力提高。
(二)课程内容设计
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引入当代艺术元素,如当代艺术品、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通过分析案例和讨论,让学生们开阔眼界。同时,结合多元文化背景,融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组织学生们去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从跨文化的视角去理解和创作艺术作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另外,设计一些既有挑战性又很创新的美术项目,比如“校园文化墙设计”“数字艺术创作”。鼓励学生们在项目实践中自己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新的材料和技术,锻炼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实施方法
在课程实施方法方面,美术教育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PBL),给学生设计一些既有挑战性又具有创新的美术项目。比如“校园文化墙设计”项目,从想象创意到动手画,让学生全程参与。同时引入跨学科教学,比如学习古代绘画时,结合历史背景;在科学课上,开展“科学插画”项目。通过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创设一些真实或虚拟的艺术情境,比如模拟艺术展览、艺术工作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让学生在情境中创作和展示作品,还能增强艺术实践和创新意识。
(四)课程评价设计
在美术教育课程评价设计中,要引入多元评价主体,改变传统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模式,加入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例如,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互评,既能学习他人优点,又能反思自身不足。同时,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最终作品,更要重视学生创作过程中的创意、努力和进步,通过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和改进。此外,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学习进度,制定个性化评价标准,比如对擅长绘画的学生重点评价其技巧和创意,对擅长设计的学生重点评价其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以此帮助学生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四、基于“求新求异求美”理念的美术教育课程实施案例
(一)案例背景
某中学美术教师在八年级班级中开展“校园文化墙设计”项目式学习,旨在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提升其美术综合素养。
(二)教学实施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先介绍项目背景和目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主题进行文化墙设计。学生自主挑选组员,依据兴趣和特长分工协作,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项目要求和评价标准,确保理解项目目标和任务。随后,各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提出创意构思并绘制草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创意融入校园文化,鼓励大胆创新,组织草图展示和讨论,通过互评和教师指导完善创意。接着,学生根据草图挑选合适材料制作,教师提供多种材料选择,引导探索新材料用法,鼓励尝试新表现形式,并在制作中提供技术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各小组完成作品后在校园展示,学生通过自评、互评评价作品,教师结合表现总结评价,重点表扬创新点和团队精神,组织项目总结反思,鼓励持续探索创新。
(三)实践效果
通过“校园文化墙设计”项目,学生们在创作中充分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作品风格各异,彰显个性。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创作乐趣,对美术学习兴趣大增。团队合作中,学生学会沟通协作,提升团队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还尝试多种材料和技术,增强艺术实践和创新思维。教师也借此改变传统教学法,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积累教学经验,完善课程设计。
五、结论
基于“求新求异求美”理念的初中美术教育,通过引入当代艺术、结合多元文化和创新项目设计,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与创造力。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和情境教学提升综合素养,多元化评价鼓励学生尝试和改进。这种模式为美术教育注入新活力,助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常文青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改革路径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5,(03):47-49.
[2] 刘天艳 .培养“求新求异”思维之我见 [C]//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教育研究中心 , 韩国韩咨询协会 , 吉林省心理学会 .2015 年中国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大会论文集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小学校 ;,2015:103-105.
[3] 王绍敏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创新路径探究 [J]. 教师 ,2023,(26):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