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张静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恒昌店巷小学五里营校区

摘要: 本论文聚焦于“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元化评价。通过阐述其理论内涵,详细分析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教学中的多元评价案例,揭示存在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效的评价方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评一致性”理念逐渐成为教学实践的重要导向,而多元化评价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学生学习成果,优化教学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需求,多元化评价能够更全面地考量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有力依据。

(二)研究目的 深入研究“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策略与方法,探索如何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迈向新台阶。

二、“教学评一致性”与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评价的理论概述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 “教学评一致性”强调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之间的高度契合。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成果,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而教学评价则用于检验目标的达成度。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通过多元化评价手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向,确保教学活动始终朝着预定目标前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评价的特点

1.多元化评价的特点

评价内容多元化:涵盖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运用、学习过程表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等多个维度。例如,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不仅关注文章结构、语言表达,还注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创新、情感投入。

评价标准多元化: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分层、分类的评价标准。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评价标准可侧重于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更注重阅读的基本技能掌握。 -

评价方式多元化:结合课堂表现观察、作业评价、考试测评、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口头与书面评价等多种方式。如在课堂小组讨论中,通过观察学生参与度、发言质量进行即时评价;在单元测试后,进行书面总结性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鼓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学生自评有助于培养自我反思能力,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家长参与能提供家庭学习环境等方面的信息,教师评价则从专业角度给予全面指导。

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评价案例分析

(一)识字写字教学案例

1.《对韵歌》案例呈现 刘老师在教授《对韵歌》时,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为让学生认识生字、正确书写部分生字并感受对子的韵律美。教学过程中,刘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范读、跟读、配乐读等,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同时,利用图文对照、字理识字等方法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在课堂上,刘老师时刻关注学生表现,对于积极参与、读音准确的学生及时给予口头表扬,如“你读得真响亮,字音非常准!”对于书写规范的学生,在其作业本上贴上小笑脸贴纸作为鼓励。

2.评价的多元体现

评价主体多元: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评价作用,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如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书写,指出优点和不足。此外,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在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识字写字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评价方式多样:采用口头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课堂表现观察,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态度;利用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书写质量进行细致评估,如笔画是否规范、字形是否美观等;还开展了小组竞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识字游戏,根据小组表现给予评价,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评价内容多维:评价内容既包括对学生识字量、书写正确性和规范性等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考核,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度,以及对传统文化(对子文化)的初步感受和兴趣培养等方面。例如,对于在识字游戏中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思考的学生,给予特别表扬,肯定其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

四、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评价标准执行不严格 部分教师虽然制定了多元化评价标准,但在实际教学中未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评价。例如,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有时会因时间紧张或个人主观因素,忽视对某些评价维度的考量,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准确。有些教师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在评价过程中出现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影响评价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2.评价主体参与不均衡 在多元化评价主体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家长参与评价的程度相对较低。学生在自评和互评过程中,可能因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评价不够深入、客观,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家长参与评价的渠道不够畅通,部分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有限,且缺乏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方法,导致家长评价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原因分析

1.教师观念与能力限制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对多元化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然将评价视为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简单判断,而忽视了评价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和改进作用。此外,教师缺乏多元化评价的相关培训和实践经验,不熟悉各种评价方式的操作方法和适用范围,难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多元化评价手段,导致在评价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

2.教学管理与支持不足 学校在教学评价方面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对教师开展多元化评价的有效指导和监督。学校未能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和资源支持,如评价工具的开发、评价案例的分享等,使得教师在实施多元化评价过程中面临困难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同时,学校对家长参与评价的组织和引导不够,没有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评价机制,影响了家长评价的参与度和有效性。

五、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教学案例的详细分析,揭示了多元化评价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和积极作用。同时,指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评价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观念与能力、教学管理与支持、学生及家长认识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评价标准体系、提升多元主体参与度、灵活运用多样化评价方式等优化策略。研究成果有助于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理论,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参考,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4] 郑东辉.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教学评价[J].教育研究,2013,34(08):73 -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