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赵秋菊
四川省巴中中学 636000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如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挑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明确教学目标,引领教学评一体化进程;优化教学设计,促进教学评一体化融合;强化师生互动,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氛围;创新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评价等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有机结合,旨在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
引言: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有机统一,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它强调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深度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教学目标,引领教学评一体化进程
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指导下,明确教学目标成为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新课标的内涵,准确把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从而设定科学、合理、富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既包括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考察,也涵盖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要求[1]。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程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全等三角形条件的理解和掌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式,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全等的充分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SAS、ASA等全等条件的内涵和适用范围,还能体会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提升数学抽象、逻辑论证等关键能力。同时,教师应该通过设计合适的评价任务,考察学生运用全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和改进,最终实现知识、能力、思维、情感等多维度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教学设计,促进教学评一体化融合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视域下,优化教学设计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教师需要立足于明确的教学目标,深入分析学科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一方面,教师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恰当的情境创设、问题引入等策略,帮助学生建构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发展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此外,将过程性评价有机融入教学设计之中,也是优化教学的重要途径[2]。例如,在“轴对称”教学 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轴对称概念的抽象性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利用学具、图形等直观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逐步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轴对称图形,鼓励学生动手尝试、交流探讨,亲身感悟轴对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与此同时,针对学生在认识轴对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和误区,教师要及时进行诊断和反馈,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纠正。
三、强化师生互动,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氛围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指引下,强化师生互动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自由地提出问题、阐述观点、分享见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互动,能够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困惑和思维盲区,有针对性地给予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3]。在学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丰富的互动情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探究,亲身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在学生动手尝试的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观察学生的表现,捕捉学生可能存在的困惑,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如面对学生在判断旋转中心、旋转方向等方面的疑问,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分析图形的特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理解,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教师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揭示平移与旋转的本质属性,提升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创新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评价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框架下,创新评价方式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举措。新课标倡导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兼顾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考察。通过引入作业评价、小组讨论评价、项目学习评价等形式,教师能够从不同维度、不同层次审视学生的表现,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与此同时,面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还应体现评价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教学“概率”知识时,教师在教学评价时,不应局限于概率计算结果的对错,而应关注学生概率思维的形成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生活化的概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等方式探索概率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评价,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策略,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反思。同时,针对学生在概率问题解决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诊断和指导,帮助学生梳理概率概念和原理,提升概率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概率探究任务,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全面评估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束语
"教学评一体化"是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它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尽管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不断研究和总结,相信"教学评一体化"必将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妍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探索[J].名师在线,2024,(35):30-32.
[2]朱文雷.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34):2-5.
[3]任泽昌.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文理导航(中旬),2024,(1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