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
彭松
云南商务职业学院 651701
摘要:财务管理信息化是高职院校提升管理效能、促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本文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从推进财务管理系统智能化升级、实施财务人员数字化能力提升工程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引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将信息化作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亟需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一、推进财务管理系统智能化升级
新时代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以智能化系统建设为核心引擎。院校应立足长远发展,打造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新一代财务管理平台。系统需整合预算管理、收支核算、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功能模块,实现业务全流程线上化运作。在系统设计上,要注重引入智能算法,开发智能预警、风险识别、决策支持等高级功能,提升财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1]。同时,系统应具备自我学习和持续优化能力,能够根据业务数据积累不断完善业务规则,提高处理准确性。在安全性方面,需采用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保障数据安全,构建多层级权限管理体系。为适应移动办公需求,系统要支持多终端接入,打造统一、安全、高效的移动财务管理平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院校可以采取以下举措:引入云计算技术,建设私有云财务管理平台,实现系统资源的弹性扩展;开发智能化报表系统,支持多维度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构建智能化预算管理模块,实现预算编制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建立智能化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控。此外,还要注重系统的用户体验优化,通过人机交互设计提升系统易用性,同时加强系统运维保障,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机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二、实施财务人员数字化能力提升工程
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亟需实施财务人员数字化转型能力培养计划。以提升数字素养为核心,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体系。培训内容要紧跟技术发展前沿,涵盖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应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采用案例教学、实战演练、项目驱动等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实效性。引入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定制化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经验分享。建立学习激励机制,将数字化能力作为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鼓励财务人员参与数字化创新项目,在实践中提升能力[2]。组织跨校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在具体实施环节,院校要注重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开展培训需求调研,了解财务人员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培训需求。建立培训档案管理系统,记录每位财务人员的培训经历和能力提升情况。设置专项培训基金,为财务人员参加高质量培训提供经费保障。开发线上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支持财务人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组建财务数字化创新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培养财务领域的数字化创新人才。
三、构建全方位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数字时代的财务信息安全防护,需要构建涵盖技术、管理、制度等多维度的综合防护体系。在技术层面,部署新一代安全防护设备,建立入侵检测、病毒防护、安全审计等多重防线。实施数据分级管理,针对不同安全级别的数据采取差异化保护措施。建立数据容灾备份中心,确保关键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在管理层面,制定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层级安全责任,建立常态化的安全检查机制。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全员数据安全意识。建立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加强对外部数据接口的安全管理,严格控制数据访问权限。
为进一步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院校需重点加强以下方面建设:采用高等级加密技术对重要财务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建立完善的数据访问日志系统,实时记录和分析数据访问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操作;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实现安全威胁的预警和处置自动化;实施双因素身份认证机制,加强用户身份管理和访问控制;定期开展安全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及时发现和修复系统安全隐患;建立数据安全评估机制,定期评估数据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持续优化安全防护体系。
四、打造智慧财务管理新模式
数字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创新,需要以流程再造为抓手,打造智慧化管理新模式。运用信息技术重塑业务流程,实现收支管理、预算控制、资产管理等核心业务的智能化处理。推行电子化审批,建立移动审批平台,提高审批效率。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标准化业务,释放财务人员从事战略性工作的时间。建立财务大数据分析平台,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打通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创新服务模式,开发智能机器人等自助服务工具,提升服务体验[3]。建立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引入智能化考核指标。
在智慧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实践中,院校要重点推进以下工作:构建智能化预算执行监控系统,实现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开发智能化成本核算系统,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建立智能化资金管理平台,优化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实施智能化报销管理,推广移动报销和电子发票应用;打造智能化内部控制体系,实现风险防控的智能化和精准化。同时,要加强财务分析模型建设,开发智能化财务分析工具,为院校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结语: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职院校在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等方面统筹推进、协同发力。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可控、创新驱动的原则,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唐瑶.新时期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J].现代营销(上旬刊),2024,(07):43-45.
[2]武沂娟.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J].销售与管理,2024,(17):39-41.
[3]姜清妍.“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J].纳税,2024,18(15):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