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技工院校汽修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李金辉
大兴安岭技师学院, 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
摘要:全国技工院校大力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对技工院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对于技工院校汽修专业而言,在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期间,要懂得合理地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融入进去,据此让学生在汽修专业课程思政活动参与中,可以实现专业素质、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对于技工院校汽修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技工院校;汽修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积极心理学
传统的技工院校,在开展汽修专业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将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发展作为焦点,往往不会去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继而导致错失了很多思政教育的机会,这与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诉求是不吻合的。由此,在新形势下推动技工院校汽修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期间,要学会合理地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融入进去,据此保证技工院校汽修专业课程思政机制可以全面发挥其在育人方面的效能。
一、积极性心理学的内涵与特点
20世纪末由塞里格曼等人提出了新的心理学分支-积极心理学,它专注于人类优点和美德的研究,倡导能够采取措施促进个体的幸福和心理的健康。相比较之前传统的心理学将焦点放在疾病和障碍上,积极心理学强调发掘个人的潜能,提升生活质量。该理念会将积极情感、参与、关系、意义、成就等融入进去,建立对应的模型,五个要素共同形成人们幸福感的基础。积极心理学认为,要通过培养积极情绪、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追求有意义的目标等方式,有效提高个人的幸福感。另外,该领域还会对于自我效能感、乐观主义等心理资本进行研究,探讨其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仅在临床心理学中帮助人们去应对压力和挑战,还在教育领域、企业管理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技工院校汽修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
在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中,技工院校,是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都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未来发展造成影响。对于汽车维修专业而言,在汽车行业不断发展、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此,汽修专业的教学,不仅仅要关注专业技能的传授,还需要兼顾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由此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但是在实际技工院校汽修专业课程思政而言,还面对着诸多的不足:1)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可能认为汽修专业,主要是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2)现有的课程体系,往往会将焦点放在理论知识、实操技能训练上,缺乏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这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能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挑战之一,目前很多技工院校的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团队或者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往往不利于激发学生全面发展;4)一些技工院校也积极把城市课程思政与汽修专业教学相互融合。比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帮扶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在课堂上还引入案例分析,讨论汽车行业发展的伦理问题,继而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坚守职业道德。上述的做法,都将作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技工院校汽修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策略
(一)汽修专业课程内容的情感化设计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情感化设计,可以让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技工院校的汽修专业而言,在思政化的过程中,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情感体验机制的构建:1)依靠故事讲述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教学。将行业内的真实故事或者典型案例引入其中,让学生去了解汽车维修工作背后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讲述一位技师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救助故障车辆,继而展现出职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的。2)依靠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创设相对真实的工作场景,在此期间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是客户,有的是技师,继而模拟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可以增强同理心,锻炼沟通的技巧。3)设定情感目标。在每个汽修思政课程开展期间,可以设定明确的情感目标,比如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或者团队合作能力等,由此将非技术性的素质能够得到重视[2]。
(二)创新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深度
当前的社会中,汽车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汽修行业也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出现了迅速发展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专业汽修人才的专业性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汽修专业课程中,往往忽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继而难以培养综合性素质的人才。对此,要能够从汽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优化的角度入手,让实际思政的深度可以不断提升。为此,可以将关注点放在:1)使用案例教学法。引入汽修相关的行业案例,让学生去了解行业内的道德规范、职业操守、社会责任等。在此期间,可以讲述一些汽修行业中的优秀人物事迹,比如他们如何在工作中坚守诚信、勤奋敬业精神的,如何去面对困难的故事,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使用情境模拟法。创设与汽车维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职责和压力,在这样的模拟中,可以理解汽车维修行业的工作特点和社会价值,由此让学生可以有着正确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3)设定实践教学活动。将思政教育与实际汽修操作任务关联起来,学生在实践中可以体验劳动的意义和机制。比如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到社区汽车维修志愿服务活动中去,鼓励他们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汽车检修服务,依靠这样的方式,保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还可以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继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三)强调在学生汽修技能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的塑造
积极心理学高度强调自我效能感的塑造,因此在实现汽修专业课程思政化改革期间,也应该关注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塑造。为此,可以将关注点放在:1)能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力水平,为他们设定明确的、具体的、可衡量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有挑战性的,可以实现的,继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策略;2)提供成功体验的机会。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任务,让学生可以在慢慢克服困难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的体验,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我效能感。比如可以从简单的汽车保养入手,慢慢过渡到复杂的故障诊断和修复任务中去。在此历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进展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3)强化正面反馈。在学生取得一定进步或者完成对应任务的时候,给予及时并且具体的正面反馈,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反馈,包括对于学生成绩的认可和赞扬,还包括他们努力过程的关注。通过强化正面反馈,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继而保证自我效能感能够不断增强[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正确理解新形势下技工院校汽修专业课程思政化的必要性之后,要能够将其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重要路径之一,继而保证可以合理地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融入进去,心理学的导向,会使得实际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益不断发挥出来,这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邢艳辉. 课程思政背景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J]. 时代汽车, 2022, (23): 79-81.
[2]李祖华. “双高”建设背景下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8 (10): 140-142.
[3]秦咏梅. 汽修实训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以《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为例[J]. 时代汽车, 2022, (06):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