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研究
王明苗
泰安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 271221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思政作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聚焦于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探讨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教学,旨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等手段,培养既具备扎实电工技术技能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引言
电工基础课程是中职机电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教学中往往侧重于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电工基础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
一、课程思政融入电工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1.1时代要求
随着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也在持续不断地优化升级,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多样化、高端化的显著趋势。这种形势迫切要求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将重心放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更需要高度关注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具备扎实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全新需求。
1.2学生发展
中职学生恰好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走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借助课程思政这一重要途径,能够发挥显著的引导作用,助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职业选择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联,明确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同时,课程思政还有助于增强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深刻领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使命,自觉地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此外,课程思政能够有效激发中职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心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自豪,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国家的繁荣昌盛紧密相连。课程思政为中职学生的终身发展筑牢了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面对何种挑战和机遇,都能坚守正道、勇往直前,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人才。
二、课程思政融入电工基础课程的策略
2.1优化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进程中,应当深度且细致地挖掘教材当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例如,向学生生动地介绍我国电力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展示那些令人瞩目的重大工程成就,讲述电工领域的杰出人物的感人事迹。如此一来,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自身职业的荣誉感,使他们为投身于这一领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与此同时,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巧妙地融入节能减排的重要理念、安全生产的关键原则、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等教育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他们强烈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深刻理解安全生产在电工工作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形成牢固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注重职业操守和职业规范,全面提升职业素养。通过以上方式,不仅能够传授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
采用诸如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充满活力与创新性的现代教学方法,致力于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实现紧密且有机的结合。举例来说,借助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逼真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过程中,亲身感受和体验团队合作所带来的巨大力量,以及沟通协调在工作中的关键重要性。又比如,通过对电工事故案例展开深入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能够从真实发生的事故中汲取教训,从而显著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安全是工作的首要前提。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明白自己在工作中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促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工作的安全与高效。综上所述,这些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3强化实践环节,提升综合能力
加强实验实训、企业实习等极具实践意义的教学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实现成长。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投身社会服务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深入地了解所在行业的真实现状,切身感受社会的实际需求。这不仅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明白自身所学对于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激发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强烈愿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与取得的成功,对于学生的精神品质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挫折能够锤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退缩、不放弃;成功则能够激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不断追求卓越。总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使他们在实践的磨砺中逐渐成长为适应社会需求、具备优秀精神品质的有用之才。
三、实施效果与展望
3.1实施效果
课程思政成功融入电工基础课程之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十分显著。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他们不再仅仅将学习视为一种任务,而是怀着热情与主动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扎实地掌握了电工基础知识,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和实际应用筑牢了根基;还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懂得在工作中坚守诚信、尊重他人、追求卓越;并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明确了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应尽的义务。与此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获得了明显的提升。他们能够更加熟练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应对、巧妙解决;在探索未知领域时,敢于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这些成果无疑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能够更好地迎接各种挑战,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3.2展望
未来,我们矢志不渝地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在电工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之旅。持之以恒地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其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时代的发展需求。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培训、进修、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水平,为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持续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一个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机制,既能准确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思政素质,又能为教学改进提供有力依据。竭尽全力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思政体系,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搭建起更加紧密的合作平台。共同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最终,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结语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等措施,可以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立德树人”研究:内容、问题与展望[J].李长吉.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01)
[2]论课程思政实施中德育元素的挖掘[J].许家烨.思想理论教育.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