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纺丝计量泵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

作者

张建 马国强

榆林恒神新材料有限公司 陕西 榆林 719300

摘要:纺丝计量泵在化纤生产中占据核心地位,但其在运行过程中常面临多种故障,对纺丝质量与效率构成显著影响。常见故障包括丝的纤度不均、泵体无法排料、流量不足及无法正常出丝等。这些故障源于多方面因素,诸如计量泵运行不稳定、组件漏浆、泵前压力缺失、阀门异常关闭、液体黏度过高等内部因素,以及泵内部堵塞、转速偏低、泵壳密封不严等外部因素。针对上述故障,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针对纤度不均,可优化计量泵运行状态、校验设备、调整转速及提升泵前压力;针对无法排料,需确认旋转方向、阀门状态及液体黏度;针对流量不足,需检查阀门开启度及排出量;针对无法正常出丝,则需清除堵塞、调整转速及检修泵壳密封。本研究旨在为纺丝计量泵的使用与维护提供理论参考,助力化纤企业有效应对生产难题,提升纺丝品质与生产效率。

关键字:纺丝计量泵;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在现代化纤生产过程中,纺丝计量泵作为精确控制纤维原料流量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纺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纺丝计量泵通过精确计量和输送熔融或溶液状态的聚合物,确保每一根纤维都能达到预定的纤度和均匀性,这对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纺丝计量泵常面临一系列复杂多变的故障问题,如泵的流量不稳定、排料不畅、丝条粗细不均等,这些问题影响了纺丝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还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增加生产成本。因此,深入分析纺丝计量泵的常见故障及其成因,探索并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提高纺丝生产的整体水平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一、纺丝计量泵常见的问题及其故障原因分析

(一)丝纤度不匀

在生产化纤过程中,纺丝计量泵所生产的纤维粗细不均,即丝纤度不匀,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均匀性。究其原因,首先可能是泵体内的机械部件发生了磨损、松动或润滑不良,这些机械问题导致了泵的运动状态不平稳,从而使得聚合物的输出流量不稳定。其次,泵体内的密封件可能因长时间使用而损坏或老化,这会导致聚合物泄漏,进一步影响计量精度。再者,如果供料系统的压力不稳定或不足,也会影响聚合物流量的稳定性,从而引发丝纤度不匀的问题。此外,计量泵的转速调节若不准确,也会导致输出流量的波动,加剧丝纤度的不均匀性。

(二)泵不能排料

纺丝计量泵在正常运转时,若无法正常排出聚合物,将导致整个生产流程的中断。造成泵不能排料的原因有多种,首先可能是阀门损坏、堵塞或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导致阀门无法正常开启,聚合物无法顺利排出。其次,供料系统的压力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推动力将聚合物送入泵体,也是造成泵不能排料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聚合物的黏度过高,超出了泵的设计处理能力,同样会导致泵无法有效排料。

(三)泵流量不足

纺丝计量泵在化纤生产过程中,若其输出流量低于预设值,即出现泵流量不足的现象,将直接制约生产效率的提升。其成因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聚合物原料中可能掺杂有杂质或凝固物,这些杂质在泵体内部积聚,逐步堵塞流体通道,致使泵的输出流量逐渐降低;二是计量泵的电机转速未能达到设计标准,致使泵的实际输出流量远低于预期;三是排出阀的开度设置不当,存在开度不足的问题,从而限制了泵的输出流量,进一步加剧了泵流量不足的现象。

(四)不正常出丝

在纺丝过程中,纤维无法正常形成或频繁断裂,即不正常出丝,这一问题将严重影响纤维的质量。造成不正常出丝的原因可能包括:泵壳密封处存在泄漏,导致聚合物压力不足,无法形成稳定的纤维;聚合物原料中可能含有杂质、水分过多或热稳定性差,这些物质会影响纺丝效果,导致纤维质量不稳定;此外,纺丝温度、拉伸速度等工艺参数的设置不合理,也会引发纤维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二、纺丝计量泵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均衡纤度控制

针对纺丝计量泵常见的丝纤度不均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需定期对计量泵的运转情况进行细致检查,重点评估轴承、齿轮等机械部件的磨损程度以及润滑系统的有效性,确保泵体运行平稳无异常振动[1]。同时,采用高精度的校准设备对计量泵进行精度校验,确保其计量准确性符合化纤生产的严格要求。此外,需仔细检查泵体内各组件的固定螺栓是否存在松动现象,必要时进行紧固处理,或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组件,以防止聚合物泄漏。根据具体的生产需求,合理调整计量泵的转速,以达到优化输出流量和提升纤维纤度均匀性的目的。最后,还需优化供料系统的压力控制策略,确保泵前压力稳定且充足,从而有效维持聚合物流量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少丝纤度不均现象的发生。

(二)解决排料障碍

当纺丝计量泵面临排料障碍时,首要任务是仔细核查计量泵的旋转方向,确保其与电机驱动方向严格一致,这是避免由旋转方向错误引发排料障碍的关键步骤。接下来,需逐一排查吸入阀和排出阀的开启状态,确保阀门未因杂质堵塞或机械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开启,对于存在问题的阀门,应及时进行清理或更换,以保障物料流通的顺畅性。同时,定期对阀门和压力表进行校验,确保其测量精度,从而准确反映系统压力状态,为故障排查提供可靠依据。此外,鉴于聚合物的黏度特性对泵排料能力具有显著影响,需根据物料黏度的变化,灵活调整泵的运行参数,如转速和泵体结构,以适配不同黏度的聚合物,确保泵能顺利排料,进而维持生产流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增强泵的流量

针对纺丝计量泵流量不足的问题,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优化其流量性能。首先,需逐一检查所有与泵流量相关的阀门,确保其已完全开启,从而保障物料在管道内的顺畅流动,避免因阀门未全开而限制流量。其次,通过精密测量排出量,对泵的实际输出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并将其与设计值进行比对,依据实际偏差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泵的输出流量满足设计要求。此外,还需定期对泵体内部进行深度清理,去除因长时间运行而积累的杂质和凝固物,避免这些物质堵塞泵体通道,对泵流量造成不利影响[2]。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实施,可有效提升纺丝计量泵的流量性能,为化纤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四)保障出丝顺畅

为确保纺丝计量泵能稳定且顺畅地出丝,需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维护与管理措施。首要任务是定期对泵体内部进行全面且细致的清理,特别是针对那些易于积聚杂质和残留物的关键部位,以避免杂质对泵体内部零件造成不必要的磨损或堵塞,进而影响正常出丝。其次,在确保产品质量不受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计量泵的转速,通过适度增加流量来优化纺丝工艺,确保丝线的连续性和均匀性,从而提升产品质量。此外,还需定期检查泵壳密封的完整性,及时检测并更换磨损或老化的密封件,或进行必要的修复作业,以防止物料泄漏,确保泵体内部压力稳定,为纺丝计量泵的正常出丝提供坚实保障。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显著提升纺丝计量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纺丝计量泵常见问题的深入分析与解决措施的系统探讨,旨在为解决化纤生产中纺丝计量泵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对旋转方向错误、阀门故障、流量不足及出丝不畅等关键问题的细致剖析,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包括核查旋转方向、清理阀门、校验压力表、调整运行参数及加强泵体清理等,以全面提升纺丝计量泵的性能和稳定性。未来,随着化纤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纺丝计量泵的性能优化和故障预防将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纺丝计量泵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化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燕, 汪海仙. 纺丝计量泵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J].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23, 38 (03): 20-22.

2.郭洋洋, 宋东东. 涤纶纺丝计量泵常见故障分析及对策[J]. 纺织报告, 2022, 41 (06):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