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关于某细长轴传动杆零件加工工艺的几点思考

作者

黎国保

海装广州局

摘要:本文介绍了细长花键传动杆在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提高两端中心孔的同轴度、控制零件加工中心孔的形状、提高零件中心孔的度面与顶尖的配合程度、消除零件内部应力、加强磨削加工参数的控制等改进措施,大大提高了细长轴传动杆零件加工合格率,对于普通细长轴传动杆零件的加工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细长轴、建立基准、弯曲变形、中心孔、圆跳动

概 述

某附件机匣传动的结构设计是一个长度为332直径为φ16的传动杆,该传动杆的转速为每分钟一万多转,向附件机匣传递大约160千瓦的动力。该传动杆的两端分别是两个需要氰化处理的渐开线花键,为提高花键的接触强度,对花键需要进行氰化处理,为提高传动杆的抗疲劳强度,要求传动杆的中部进行抛光处理,并且对传动杆中部的跳动要求为0.04。该零件的结构尺寸详见附图一。

附图一:零件结构简图

在该零件的加工中,由于是一个长径比为21.5的细长传动杆。在零件的加工中,还需要大量的车加工、铣齿加工和磨加工,对细长轴的传动加工,其技术条件的要求较高。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还有一道氰化花键的工序。虽然该零件是一生产多年的细长轴,但因零件加工的工序较长,传动杆的直径又比较细,该零件的加工一直是难点问题。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对该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加工和摸索,找到了其中的规律,通过方法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零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该细长传动杆零件加工流程主要有:首先是棒料调质,然后是粗车外圆、建立中心孔作为加工基准。再半精加工传动杆,杆部对中心孔的跳动为0.08。对传动杆的两端进行滚花键加工后,进行花键的氰化处理。然后对零件的中心孔进行修磨、抛光,后面再以后中心孔为基准,对传动杆的杆部进行精加工,最后满足传动杆零件的最终要求。但是在该零件的加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滚花键前的半精加工中,杆部跳动不易保证。

对于细长轴的加工,关键就是要防止零件的弯曲变形,因此在传动杆的滚花键前,就要保证传动杆的杆部跳动,否则在滚花键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花键的表面粗糙度不好、齿部出现锥度。零件经过热处理后,会使零件的弯曲放大。因此,在滚花键前,对零件的杆部跳动要求0.08。但是在零件的加工中,工艺安排没有磨加工外圆,其技术条件较难保证。如果安排了磨加工外圆,从加工成本上也用不着。而且对于细长轴较软的零件,其外圆跳动也不易保证。

2、滚花键的表面粗糙度不易保证:

由于传动杆的长径比太大,在花键的滚齿加工中,采用两端中心孔进行装夹定位加工,因此,在花键的加工中,传动杆的定位刚性较差,在滚齿加工中,容易在齿面上产生波纹。因此花键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不易保证。

3、花键氰化后的的中心孔不易修复:

从产品设计图中可以看出,两端花键的齿面对中心孔跳动的保证,只能在花键氰化后通过修刮中心孔来保证。可是花键氰化后,中心孔的度口也进行了氰化,由于表面硬度太高,采用修刮中心孔来保证花键的跳动比较困难。

4、精磨杆部的技术条件不易保证

由于传动杆的工作转速很高,对于传动杆的杆部跳动要求很严,要求杆部外圆对中心孔的跳动为0.05。在花键氰化后的加工中,工艺规程安排了外圆的磨削加工,按理说传动杆的跳动是容易保证的,但是由于传动杆太长,零件又经过了热处理,在零件加工时,跳动容易保证,但是在零件加工后,传动杆经过应力释放后,其杆部的跳动就会出现超差的现象。

二、零件加工难点的工艺分析。

从零件的特征上来看,该零件就是一个简单的传动杆,零件的尺寸和几何特征并不复杂。按照常理来说,该零件的加工难度并不大。可是又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技术问题呢?

我们对该零件的加工历史进行了调查,该传动杆的加工从开始研制加工以来,零件加工就存在很多问题,也想了很多办法,首先对两端零件加工中心孔的建立想了很多办法,决定在棒料杆部的中间车一个装夹粗基准,再装夹该外圆进行两端中心孔的加工,其目的就是要将两端中心孔的中心加工在一条直线上,后面就一直采用该中心孔为基准加工后面的工序,这种思路看似没有问题。可是在后面的磨加工外圆时,外圆的跳动不易保证,原来的老师傅分为零件的粗精磨加工,在精加工的过程中,用拇指扶住零件加工来保证零件的跳动,这是传统经验,操作也不安全。到了成品检验时,其跳动仍然出现超差。另外在两端花键的滚齿加工中,齿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好,花键的滚棒间尺寸有些会出现锥度。零件经氰化处理后,对中心孔的修复比较困难,因为两端中心孔已经通过了氰化,表面硬度较高,锥体表面出现椭圆,中心孔较难修复,花键的齿面跳动不易保证。

从零件的加工历史情况和现状来分析,我们从零件的结构特征和加工过程中来进行详细分析,在零件加工中,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零件结构的刚性较差,它是一个细长轴,在加工的过程中,始终是以中心孔进行装夹定位,这样就更加降低了零件的装夹定位刚性。

2、两端中心孔的建立不同心,由于零件的长度较长,杆部的刚性差。在零件的加工中,只要切削力稍微偏大,就会造成零件的表层应力和弯曲现象。

3、零件在毛料的精加工前,由于粗加工产生的加工应力,在精加工时也会由于加工应力的释放而导致零件的应力变形。

4、零件中心孔的加工几何尺寸也会影响到零件的定位可靠性,它的几何尺寸主要是针对中心孔的角度,如果中心钻的角度与顶尖的角度出现差异,那就会影响零件的定位。

5、零件经过氰化处理后,其杆部的加工状态不同,在杆部的中间有一段加粗段,主要用于硬度检查,之后又要磨掉,零件经过这种流程加工后,其加工应力的是方式不均匀的,势必会导致后面的加工出现弯曲变形。

三、加工难点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加长传动杆零件的加工,其关键问题就是加工基准建立得稳定、可靠,还有切削加工力应均匀和减小,零件的摆放要平稳。在热处理过程中,零件的轮廓结构尺寸要对称、均布,基体的形位公差要控制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工艺规程进行分析,对零件加工方法进行研究。对于这种传动杆零件刚性差的问题,是产品结构设计产生的,我们无法改变。如果要采用零件的杆部定位夹紧,那么杆部又需要更高的跳动要求。但是本零件的加工难点就是传动杆的杆部跳动的保证,日过改变装夹方式,还需要制作相应的专用工装。因此,我们工作的重点还是解决传动杆加工的跳动问题。对于加长传动杆的加工,零件加工跳动偏差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零件在建立中心孔的加工时,两端中心孔的中心不同心。这样在零件装夹定位时,机床的顶尖定位、夹紧时,零件的定位出现了偏差,导致零件跳动偏差。

2、机床的顶尖位置在调整时,机床的顶尖中心不同心,这样在偏摆仪上检查时,出现零件加工的跳动偏差。

3、在中孔定位、零件切削加工时,由于切削力的作用,导致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弯曲现象,使零件产生弯曲变形,导致零件出现跳动偏差。

4、零件与中心孔的配合接状态的好坏也会影响零件的定位精度。因为零件中心孔的角度不可能完全与顶尖的角度保持一致,请接触点可能在中心孔的内端或外端。如果在外端接触,中心孔的定位圆偏大,零件定位可靠。

5、零件经过热处理后,由于零件内部的组织应力产生延时应力的作用,导致零件产生弯曲变形,致使零件加工的跳动超差。

基于以上的这些导致零件跳动超差的原因,控制零件加工跳动超差的措施我们是这样考虑的,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工作:

1、控制好加工基准,提高两端中心孔的同轴度

在零件加工基准的建立时,我们通常都是要粗车一个外圆,再以这个外圆作为装夹基准对两端的中心孔进行精加工。但是我们要注意,这个粗车的外圆不能够粗车,应该精车外圆,该外圆的外圆尺寸不一定很精,但是它的圆柱度一定要好。因为传动杆的外圆进行正反装夹时。零件的锥度会影响两端中心孔的同轴度的。

2、对于零件加工中心孔的形状进行了控制,确保零件中心孔的度面与顶尖的配合良好

加长传动杆的中心孔最好不要用中心钻来打中心孔,可以进行初选中心孔。中心孔的成形一定要用车床来进行车加工。中心孔的内锥角度要按偏小加工,以保证中心孔的度面外端与顶尖的锥面相接触,这样对于零件的定位面积大,热处理后,对于中心孔的修复也比较容易。

3、消除零件内部的各种应力,防止应力释放产生的变形

零件的热处理应力和加工应力是不可避免的。由于两种应力的存在,其应力的延时释放势必会影响零件的变形。要消除这种应力,我们只有采用人工时效(或者是低温回火)的方式进行内应力的消除,这样零件加工的周期较短。

4、调整两顶尖顶紧力并加强磨削加工参数的控制

零件的实际加工也是保证零件技术条件的关键所在,两顶尖的顶紧力偏大会导致零件弯曲,顶紧力偏小会导致零件定位不可靠。有些老师傅在零件加工时,用手去顶住零件的磨削部位,这种方法一方需要丰富的加工经验,另一方面这种操作也不安全。为此,采用的方法是不断调整两顶尖的距离,其距离越小越好,但是又不能破坏零件在磨加工前传动件的原始形状。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偏摆仪上先检查零件的跳动状态,在机床上再次检查其跳动,如果跳动接近偏摆仪的状态视为最好状态。

在零件的加工中,其进刀量不宜过大,应尽量减少进刀量,特别是最后的一次加工,不需要进刀,直接进行光整加工,这时零件的跳动会处于最佳状态。

四、采取措施后的零件加工效果

采取新措施后,对某分厂的零件1306454进行了试加工。在粗车基准外圆时,我们在数控车床上进行初级准的建立,零件在长度为80的长度上,加工的圆柱度达到了0.01以内。以这段外圆为基准分两次装夹,建立起两端的初中心孔。后来我们再到车床上对中心孔的形状进行了修复。在车传动杆中间的外圆时我们是以两端中心孔进行装夹定位加工的,此时的零件顶紧力不宜过大,最后保证了传动杆中部0.05的跳动要求。

在传动杆经氰化热处理后,第一项工作就是修复中心孔。因中心孔太硬,先打磨中心孔后,用油石对中心孔的外端进行修正就保证了花键的跳动要求。再将传动件进行人工时效后,进行传动杆的景磨削加工,最后保证了零件所有的技术要求。

试加工后,采用这种方法对167件传动杆进行了4批的加工,加工后检验测量表明,零件的加工质量十分稳定,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五、结论

关于传动件的加工原理,其加工方法都是比较相似。本文通过提高两端中心孔的同轴度、控制零件加工中心孔的形状、提高零件中心孔的度面与顶尖的配合程度、消除零件内部应力、加强磨削加工参数的控制,大大提高了细长轴传动杆零件加工工艺水平,提高了合格率。对于普通细长轴传动杆零件的加工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