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中医特色档案管理实践

作者

张楚莹

广东省中医院 广东广州 510120

摘要:本文以广东省中医院为例,对中医特色档案管理的实践经验进行研究,总结出该院中医特色档案的管理思路为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夯实基础、完善规范,以及紧抓重点、服务大局。该院围绕建设健康中国的行业使命,在档案工作中充分突出中医特色,将“名中医学术传承档案”“中药制剂档案”“抗疫专题档案”作为特色档案的三大重点。通过实践,总结出中医特色档案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同时也提出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难点,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特色档案;中医;医院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特别提到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医院档案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医特色档案在记录中医药发展历史、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广东省中医院是全国规模最大、服务患者最多、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中医医院,连续11年蝉联全国中医医院竞争力排行榜榜首。该院立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探索中医特色档案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中医特色档案管理思路

1.突出特色,聚力锚定“小牵引”写好“大文章”

建设特色档案,首先要找准定位。由于资源有限,需要在众多的中医特色中找准重点,聚焦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特色资源进行特色档案建设。名中医学术传承在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中药制剂则是名医名方的精华体现。而在重特大事件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疫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珍贵的抗疫资料。基于上述考虑,广东省中医院将“名中医学术传承档案”“中药制剂档案”“抗疫专题档案”作为特色档案建设的三大重点。

2.夯实基础,聚力完善“小规范”注入“新活力”

制度规范、流程规范是特色档案管理的基础。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的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抓实、抓细档案基础资源建设,做到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确保档案齐全完整、安全保管。广东省中医院结合机关档案“三合一”制度相关要求和医院工作实际,建立了“名中医学术传承档案”“中药制剂档案”“抗疫专题档案”管理办法,对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档号结构、归档要求、归档方法、利用与销毁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同时,医院档案部门主动与业务主管部门联动,从源头加强特色档案资源的管控,建立机制,加强交接管理。探索研发档案收集小工具,打造清晰、易于操作的预归档界面,提高归档工作的规范性和便捷度,促进特色档案资源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3.紧抓重点,聚力找准“小切口”提供“优服务”

特色档案管理要聚焦存史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彰显档案工作的独特价值。广东省中医院在特色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档案资源开放共享、便捷利用的原则,大力提升档案公共服务的能力水平。在建立“名中医学术传承档案”“中药制剂档案”“抗疫专题档案”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特色档案数据库建设、提高特色档案数字化覆盖率、加强特色档案检索体系建设、探索推进档案一体化管理利用等信息化手段,为特色档案的利用提供多元、有效手段。

二、中医特色档案管理概况

1.建设名中医学术传承档案,促进中医药守正创新

广东省中医院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先进管理单位,自2001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拜师全国名中医,创造“跨地区拜师”“集体带、带集体”,为国家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制度化安排探索了经验,现有院士1人、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2人、岐黄学者5人、青年岐黄学者3人、省级名中医41人。医院起草了《名中医学术传承文件归档管理规范》,并牵头主办了广东省首个中医领域档案研讨会,推动探索名中医学术传承文件归档管理规范《规范名中医学术传承档案管理 筑牢中医药传承创新基础》成为全国政协提案,相关经验论文在《中国档案》发表。医院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学术传承档案以及师承工作档案为工作重点,目前已完成1669件资料归档。

2.建设中药制剂档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健康

作为全国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广东省中医院组建了专业团队对本院名中医经验方进行研发,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研发生产制剂品种超300个,常用、特色剂型共22种,覆盖100多个中医专科专症,“喉特灵含片”“痠痛油”等一批“明星制剂”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医院建立并持续完善中医制剂档案管理,将中药制剂产生过程中形成的报批审核、设计资料、工艺配方、生产记录、技术指标、质量检定、销售价格、成本核算、科技研究、临床应用效果反馈等具有利用价值的一系列技术、文件材料,按照制剂批件、制剂药品两大类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中药制剂档案的管理,为医院投身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提供了支撑。2023年广东省中医院5个院内制剂实现全国首次跨境至澳门医院使用。

3.建设抗疫专题档案,记录中医药抗疫历史

广东省中医院作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疫情期间派出医护骨干771人次、25批次逆行全国、出征海外抗疫,为国家乃至世界抗疫提供了有力的“广东经验”,得到世卫组织高度评价。院长张忠德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副组长,参与制定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至第十版)》。广东省中医院全面做好抗疫资料收集,建立专门的抗疫档案,形成相关规范,累计完成资料归档1883件,完成省级档案课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建立与规范化管理研究》。广东省中医院还制作了院内抗疫档案云展览,积极配合国家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等举办抗疫专题展,共提供疫情防控档案165件次,其中实物档案45件次。充分利用抗疫档案做好编研工作,出版抗疫著作《岐黄有道》《生命至上主题书法作品集》等,助力重现中医药抗疫历程,传播正能量,宣传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

三、中医特色档案管理意义

1.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

中医特色档案是对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有力支持。中医特色档案记录了中医名家的经验和智慧,是中医学术传承的珍贵资源。通过建立中医特色档案,可以将这些宝贵的档案资源整合、保护和利用起来,为后人学习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为中医药学术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促进中医知识的传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有助于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

中医特色档案集中了丰富的中医文化内涵,真实记录了中医药服务人民健康的生动实践,通过展示中医名家的治疗经验、医案和经典著作等名中医学术传承档案,以及中药制剂档案、抗疫专题档案,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讲好中医药发展的故事,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

然而,中医特色档案管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点,比如档案整理和收集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档案保护和管理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等。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加强档案部门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和交流,积极探索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中医特色档案的管理水平和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是对中医学术传承和中医文化的弘扬,也是对中医行业的发展和提升的有力支持。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中医特色档案管理工作,为中医药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服务人类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冬权.始终牢记初心,以档案力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J].档案学研究,2023,No.190(01):4-11.

[2]谭俊军.中医药传承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探索[J].中国档案,2021,No.576(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