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析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思政元素构建方法

作者

查艳利 齐逸

1.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2.重庆文理学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岗课对接成为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思政素养的关键路径。本文旨在探讨在岗课对接视角下,立足省级相关课题,研究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利用岗课对接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方法,分析其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作用。通过理论探讨、实践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本文揭示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深度融合,以及在现代学徒制中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课程思政;岗课对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然而,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和职业环境,单纯的专业技能培养已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岗课对接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成为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岗课对接视角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OTM”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省级课题,研究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利用岗课对接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OTM”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是课程思政元素构建的具体环节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相结合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在于强调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1]。通过工学交替、岗课对接的方式,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将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而在此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因此,课程思政元素的构建要立足“OTM”现代学徒制的各个环节,即是“OTM”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如案例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合作环节等。

“OTM”人才培养模式如下图。

二、“OTM”现代学徒制中的岗课对接是课程思政元素构建的重要载体

岗课对接是“OTM”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环节。它通过将专业课程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岗课对接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责任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因此,立足岗课对接,打造课程思政元素构建的重要载体,尤为关键。

三、“OTM”现代学徒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构建对中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OTM”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思政在岗课对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引导:在岗课对接过程中,课程思政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重要性[3],例如:在职业技能培训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讨论行业发展、社会责任及职业道德等问题,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职业素养培养:在岗课对接中,课程思政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通过企业导师的言传身教,学生还能在实践中学习到企业的文化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3.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在岗课对接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团队成员和企业导师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通过课程思政,学生能够学会在团队中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协作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社会责任感与使命在感:在岗课对接中,通过实际岗位的案例和问题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让学生将所学专业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在真实情境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公益事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四、“OTM”现代学徒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构建的实践案例分析

以某个职业教育中心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该校在“OTM”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将课程思政融入岗课对接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课程体系构建:该校根据企业需求和岗位标准,构建了以专业课程为核心、思政课程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方面,根据行业和岗位的需求设计课程内容,使得课程思政元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相结合,增强岗课对接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在课程思政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企业导师制度:该校与IT业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导师制度。企业导师不仅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将课程思政与教学案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还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将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和政治思想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和职业发展,为快速融入企业提供有效保障。

3.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该校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将所学专业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旨在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和职业环境,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在实践中体会到服务社会和贡献他人的重要性[4]。

五、效果评估与反思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思政在岗课对接视角下某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在“OTM”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学生实习实训设备齐全,合作企业教学实训条件成熟,学校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试运行已有一年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企业导师的选拔和培训机制尚不完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仍需加强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1.创新构建课程思政元素的方式方法:注重结合党的最新育人方针,增强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完善企业导师制度:加强与企业党组织日常联系,完善导师的选拔和培训机制建设,提高导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建立导师考核机制,对导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3.加强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加强党建先进企业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指导和支持,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结论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岗课对接成为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思政素养的关键路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通过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岗课对接中,实现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可以看出课程思政在岗课对接视角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措施,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张伟.基于课程思政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22,43(5),45-48

[2]王芳.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中等职业教育,2021.37(2),34-36.

[3]赵强,刘敏.课程思政视角下的中职计算机教育创新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3),29-32.

[4]陈丽,李明.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职业教育论坛,2022,40(6),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