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应用
聂庄庚
浙江磐石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领域已进入全新阶段,工程质量与安全稳定性得到很大改善。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强化建筑工程作业水平,建筑桩基础技术也在不断优化。桩基础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质量与结构强度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及工程最终质量,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对桩基础技术有全面且细致的了解与认知,结合实际工程特征,持续改进桩基础技术应用策略,在实践中加强技术学习与完善,从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基础结构强度,满足结构总体质量要求,加快施工作业进度。本文将针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希望借此可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桩基础技术;桩基础技术应用
一、桩基础技术内涵
桩基础施工属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基础环节,与地基有着紧密联系。桩基础技术能够保证土建施工的后续环节正常进行。地基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基的质量直接决定整个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普遍对地基的要求较高,而桩基础技术可以有效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平衡建筑物与土壤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担建筑物的压力来增强建筑物的稳固性,使建筑物与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用桩基础技术,建筑物地基下沉或倾斜的现象可以得到缓解,从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二、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特点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作业开始前,鉴于桩基础技术的价值与影响力,相关企业应确保桩基础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规划好施工流程,明确施工工序,分析现场条件,优化作业行为,展现桩基础技术的潜在价值。
2.1控制好桩基础结构的荷载量
桩基础结构的荷载量应与建筑工程建设目标与主体结构特征保持同步,施工单位应具体判断建筑上层结构重量,以及作业区域桩基础结构面临的挑战,控制桩基础的荷载量,做好数据分析与对比判断,确定合适的桩体结构数量,保证桩基分布合理。
2.2分析现场作业土质条件
不同土质条件下,桩基础分布与技术应用方式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施工单位应在作业勘查期间,对现场土质条件进行分析,评估不同桩基础结构与不同施工技术的适应性,因地制宜,重点考虑不同桩基础的使用现状,优化施工手段,选择合适的桩基类型,提升土建施工的整体效果。
2.3规范现场作业施工
建筑工程土建作业实施期间,施工单位应重视作业规范性与流程科学性。管理人员可针对现场作业环境变化,在确定环境可行的情况下,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如静力压桩技术,如此可提升施工速度,加快作业进程。若现场作业施工工期相对充裕,施工人员亦可采用人工挖孔桩技术措施,改善桩基础结构强度与荷载承受能力。
三、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主要应用途径
3.1做好前提准备工作
桩基础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需全面勘察、测量施工现场,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不仅要全面分析地质、地貌,还要结合工程实际要求,分析气候因素、地质因素等引发的影响。完成勘察、测量工作后,设计人员应将测量数据作为桩基础施工的重要资料,进行图纸编制工作,以提高图纸的准确性,使桩基础施工技术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同时,施工单位应结合图纸和方案,完成材料、设备等采购及桩基础技术交底工作。另外,若施工人员专业能力无法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应进行培训,保证施工人员全面掌握施工要点。但需关注的是,由于建筑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必须制定紧急方案,以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从而有效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将损失率降至最低。
3.2有效控制桩基位置及标高
施工中对桩基础的标高进行严格的控制,并根据工程放线的位置要求,确定各施工放线是否处于同一水平,并依据工程总体设计方案、桩基础的施工质量来确定桩的标高,以确保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1)对桩位进行校核。在确定桩位时,应先确定施工现场的控制网,并按照原桩位图的要求对桩基进行编码,并对样桩进行合理设置,以保证桩基的准确位置;(2)对水平点进行验证。在桩基施工规范的控制中,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规范进行,并对桩头、桩端进行规范记录。此外,施工场地周围也要设置不会受到沉桩影响的控制点,控制点设置不少于3点,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以避免被破坏。同时,在桩基础工程中,可以采用全国高程控制网的水平基点来代替或单独设置。
3.3桩基质量控制
(1)钢筋笼加工前,对钢材质量保证数据进行检验,通过后按照要求抽样检验,经检验合格后使用。加工钢筋骨架时,需要设置内撑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运输时,不会造成骨架的变形,钢筋笼制作完毕后,钢筋的直径、长度、规格、数量、制作质量均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程进行检验。在吊起钢筋笼之前,应注意保护层的垫片和定位筋的设置数量、间距,同时,在下放钢筋笼时要注意防止与孔壁发生碰撞。(2)混凝土浇筑前先清孔,若超出质量验收标准,应埋设注浆管,待浇筑完成后进行高压注浆,确保桩端密实,满足桩基础验收标准。浇筑用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桩基混凝土在龄期达到后进行桩基检测。
2.4灌注桩施工应用
灌注桩施工技术工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桩基础施工措施,其多采用自挖井孔桩法、沉管灌注桩法及钻孔灌注桩法,而施工单位则要依照现场条件及施工作业需求不同,对工艺技术细节进行调整。自挖井孔桩法、沉管灌注桩法及钻孔灌注桩法均属于基础灌注桩的施工技术措施,但是,这3种技术手段在基本原理及存在形式方面有一定差异,因此,施工单位在灌注桩技术应用分析环节,应对桩体结构强度进行测量与跟踪,实时收集桩体应力数据,以免施工期间出现断桩事故。施工方应承担起质量监管之责,需对每一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灌注桩进行质量检验,尽可能避免现场作业出现其他事故。
沉管钻孔打桩施工技术方法多采用人工锤击沉桩的方式,借助人工锤击带来的冲击力,促使混凝土块形成的较大范围地受侧切向的冲击力作用,进而完成沉管钻孔打桩作业的开孔环节。与预应力混凝土灌注桩措施相比,沉管钻孔打桩施工技术场景适应性更强,技术操作便捷、简单且有效,运营成本更低。但是,沉管钻孔打桩易出现局部混凝土桩体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最大极限强度,进而引发混凝土断裂性损伤。为杜绝此类工程事故,施工单位应在现场作业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浸入管,如此可改善桩体结构强度。
人工挖孔桩作业技术需依靠人工进行钻孔施工,抑或是人工采用液压机械方法完成钻孔施工。人工挖孔桩施工环节,施工单位应做好人员组织协调工作,尽量保护好现场施工人员,并对桩孔壁进行必要管理,设置良好的支撑结构,并在2个相邻安全护壁孔体之间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安全连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预制管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优势更为突出,其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进而有效保障整个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质量和效果,因此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对预制管桩施工技术加以充分重视,并且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管,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李汉华.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探究[J].房地产世界,2024,(16):161-163.
[2]魏千惠,苏光.住宅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J].居舍,2024,(10):56-59+78.
[3]管涛,李钢.建筑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J].江苏建材,2024,(0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