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分析

作者

宋会

南京恒天领锐汽车有限公司

摘要: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由电力驱动、能量管理、热管理及支撑结构四大核心部分组成,设计遵循高效、可靠、环保原则。关键技术包括电力驱动技术、能量管理技术、热管理技术以及分布式驱动系统。优化策略则聚焦于能量管理、轻量化设计和热管理,旨在提升系统能效、延长续航里程并降低能耗。

关键词: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设计原则;关键技术;优化策略

引言:

新能源商用车作为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力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续航、效率和环保效益。本文系统介绍了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的四大核心组成及其相互协作关系,阐述了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高效、可靠、环保原则,并深入探讨了电力驱动、能量管理、热管理等关键技术。同时,本文还提出了针对能量管理、轻量化设计和热管理的优化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的综合性能,为绿色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一、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组成

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主要由四大核心部分构成:电力驱动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以及支撑结构。这四个部分相互协作,共同确保车辆的高效运行和环境适应性。电力驱动系统:电力驱动系统是动力系统的核心,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常见的电力驱动系统包括永磁同步电机(PMSM)、交流感应电机(ACIM)和开关磁阻电机(SRM)。在新能源商用车中,根据车辆的工况需求,通常会选择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电机,如永磁同步电机,以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快的响应速度。能量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的任务是协调电池、电机、充电设备等组件之间的能量流动,以优化整体能效。它需要实时监控电池状态、电机效率,以及车辆运行工况,智能分配和调度电能,确保动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同时延长电池寿命。这通常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电力电子转换器(如逆变器和充电器)以及车辆控制器(VCU)。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的功能是保证动力系统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运行,防止过热或过冷,以提高效率和延长组件寿命。这包括对电池、电机、冷却液等的温度控制。对于新能源商用车来说,由于其高载重和长途行驶的特点,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尤其复杂,可能需要采用液冷、风冷或者混合冷却方式。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是动力系统的物理载体,包括电池箱、电机安装架、冷却系统等,它们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性,同时又不能过于增加车辆的重量。轻量化设计是支撑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向,以保证车辆的续航能力和行驶性能。

二、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设计原则

高效原则是动力系统设计的关键,系统设计的高效性不仅体现在动力输出与能耗之间的平衡,还体现在能量转换效率、热效率以及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率。例如,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电力驱动系统,因其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能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快的响应速度。同时,能量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电能,确保系统在不同工况下保持最优能效,如电池管理系统能够根据电池状态调整充放电策略,避免能量浪费。可靠原则是动力系统设计的基石,考虑到商用车辆的高使用频率和长里程,动力系统必须具备高可靠性,以保证车辆的持续运行。这包括选用质量优良、故障率低的组件,如采用冗余设计来降低系统单点故障影响,以及通过热管理系统确保系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稳定运行。此外,设计良好的故障诊断和快速响应机制也是提升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环保原则是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设计的导向,实现零排放或低排放,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环保原则的核心。这涉及选择清洁、可持续的动力源,如电力驱动系统,以及优化能量管理策略,如利用再生制动回收能量。同时,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和回收利用也不容忽视,应尽量选择无毒、可回收的材料,降低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

三、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

电力驱动技术是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的核心所在,它直接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续航里程和动力输出。永磁同步电机因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以及良好的调速性能,成为新能源商用车的首选。然而,电机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根据车辆类型、载重以及行驶工况的不同,可能需要选择交流感应电机或开关磁阻电机以适应特定需求。例如,在重载或爬坡工况下,可能需要采用中速电机搭配一级减速器的电动轮设计,以提供足够的转矩和功率,同时保持在高效工作区域。能量管理系统则是动力系统的“大脑”,它通过实时监控电池状态、电机效率及车辆运行条件,智能地分配和调度电能,确保整个系统的能源高效利用。电池管理系统(BMS)负责电池健康状态的评估、均衡充电控制以及热管理,以延长电池寿命。同时,电力电子转换器如逆变器和充电器,通过高效能的电力转换,进一步提升系统能效。车辆控制器(VCU)作为决策中心,综合上述信息,制定最优的充放电策略,保证车辆在不同的行驶工况下都能保持最佳运行状态。热管理系统则是保障动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对于新能源商用车,特别是采用燃料电池或高功率电机的车型,热管理尤为重要。例如,液氢燃料电池系统需要确保燃料电池堆和电池组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避免过热导致性能衰减。电动机及其冷却系统的设计则需要兼顾散热效率与重量,如采用油冷散热设计,提高电机功率密度,同时降低簧下质量,以优化车辆的行驶性能和能耗。分布式驱动系统,通过将燃料电池系统、大容量车载液氢储供系统与分布式电动轮驱动系统相结合,着重解决了续驶里程问题。这种设计通过串联混合动力系统保证燃料电池在高效区工作,同时利用动力电池提供瞬时高功率。电动轮设计的优化则使得车辆在重载条件下仍能保持高效率,提高整体经济性。

四、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优化策略

4.1 能量管理优化

在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中,能量管理优化是实现高效、可靠、环保设计原则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能量管理系统如同系统的神经系统,它通过实时监控电池状态、电机效率、车辆运行工况以及环境条件,确保电能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并降低能耗。电池管理系统(BMS)在能量管理中负责监控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健康状态(SOH)以及温度,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精确分析,实施精准的充放电控制,防止过充或过放,从而保护电池并确保安全。BMS还需具备均衡功能,通过调整电池单元之间的电流分配,消除电池组内部的电压不均衡,延长整个电池组的使用寿命。电力电子转换器,如逆变器和充电器,是能量管理系统中的关键转换设备。它们将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驱动电机所需的交流电,或者将再生制动时产生的能量回收为电能存储于电池中。高效能的电力电子转换是确保整个动力系统能效的关键,因为任何的能量损失都可能转化为无用的热量,降低系统的总体效率。车辆控制器(VCU)是能量管理的指挥中心,它结合电池状态、电机状态、行驶工况等信息,制定最优的充放电策略。这包括但不限于动力分配、能量回收和再生制动控制,以及与充电设施的交互,以实现最佳的能效和驾驶性能。例如,VCU可以通过预测性能量管理,依据交通状况和地形信息,提前优化充放电策略,以提升续航里程和节省能耗。

4.2 轻量化设计优化

轻量化设计优化是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乎车辆的能源利用效率、行驶性能和环境影响。通过减轻车辆自重,可以减少能量消耗,提升续航里程,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担。设计者在满足结构强度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采用一系列创新技术手段,实现动力系统的轻量化。材料选择是轻量化设计的核心。高强钢、铝合金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质材料的广泛使用,能有效降低车身和动力系统的重量,同时保持足够的结构强度。例如,铝合金在电池箱和电机安装架的应用,既能提供必要的承载能力,又能显著减轻重量。此外,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如采用蜂窝状、管状或者叠层复合结构,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材料的使用量。动力系统组件的集成化设计也是实现轻量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紧凑的布局和模块化设计,可以减少动力系统的体积,降低重量。例如,将电机、逆变器和控制器等集成在一起,形成动力模块,不仅能减少线束和连接器的使用,降低能耗,还能减少安装空间,减轻车辆整体重量。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同样对轻量化有显著影响,采用高效热交换器,如薄壁翅片式设计,可以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同时,减轻重量。此外,通过优化冷却介质,如使用低密度的冷却液,或者采用空气冷却代替部分液冷,也可以进一步减轻系统的重量。电机设计在轻量化中采用永磁同步电机,并通过优化电机结构,如选择合适的转子和定子材料,以及设计合理的磁路,可以实现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电机的重量。同时,采用油冷散热设计的电动轮,既提高了电机功率密度,又降低了簧下质量,对减轻整体重量和改善行驶性能有显著效果。电池系统的轻量化也至关重要,通过优化电池模块设计,如采用薄型电池和高能量密度电池,以及采用更轻的电池壳体材料,可以减少电池系统的重量。同时,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轻量化设计也不容忽视,通过集成电子元件和简化电路,可以降低BMS的重量和功耗。

4.3 热管理优化

电池热管理系统是热管理优化的核心,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性能。理想的电池热管理策略应包括温度监控、主动冷却或加热以及电池热均衡。例如,采用液冷系统能有效散热,提高电池的热管理效率,同时还能降低系统因温度不均而引起的电池寿命衰减。此外,电池管理系统(BMS)内的热均衡功能,通过精确控制电池单元之间的电流分配,可以避免局部过热,确保电池组的整体健康状态。电机及其冷却系统也是热管理优化的组成部分,电机在运行中产生的热量若不能有效散发,将降低电机效率,甚至导致损坏。优化的电机设计,如采用油冷散热,可以提高功率密度,同时降低簧下质量,增强车辆的行驶性能。通过改进电机结构,如采用高效能的散热材料和优化风道设计,可增强电机内部的热交换,保持电机在高效工作区间。对于燃料电池系统,热管理更是不可或缺。燃料电池堆需要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过热或过冷都会影响其电化学反应效率。分布式驱动液氢燃料电池重型商用车技术中的热管理系统,可能需要针对燃料电池、电池组以及其他模块设计独立的热管理系统,确保每个部分都能在最佳温度下运行。这可能涉及液冷、气冷或者混合冷却策略,以及智能热管理系统,实时调整冷却强度,以应对不同工况和环境温度。冷却液的管理也是热管理系统的一部分,选择适当的冷却介质,如低冰点和高比热容的冷却液,可以提高冷却系统的效率。同时,通过优化冷却系统的流道设计,确保冷却液能有效地从热源处带走热量,减少热量积聚。热管理优化通常结合仿真和实车测试进行,以验证各种热管理策略在实际运行中的效果。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以同时考虑动力性能、续航里程和能耗,设计出满足不同工况和使用场景的热管理策略。例如,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可能需要调整冷却或加热策略,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结束语:

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的优化是提升车辆性能、续航和环保效益的关键。通过深入探索其组成、设计原则、关键技术及优化策略,我们为动力系统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系统将更加高效、可靠、环保,为绿色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参考文献:

[1]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设计分析.王俊倩.时代汽车,2019(11).

[2]电动汽车集成热管理研究进展[J].张兴瑞,范武,杨贵林,吕建平,张大卫.汽车实用技术,2020(21).

[3]车身轻量化技术[J].郎勇.汽车实用技术,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