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施工单位结算文件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作者

葛坛鑫

南京淳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探讨了施工单位结算文件审核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常见问题包括资料不全、计算错误、工程量争议和合同条款理解分歧。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工程量计算准确性、规范定额套用行为、完善材料价格结算机制和完善施工合同管理等策略。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提高结算文件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保障各方利益的公平分配。

关键词:施工单位、结算文件审核、常见问题、解决策略、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材料价格结算、合同管理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结算文件审核是确保工程造价准确性和各方利益公平分配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施工单位结算文件审核中常出现一些问题,如资料不全、计算错误、工程量争议和合同条款理解分歧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结算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因此,本文旨在分析这些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结算文件审核的质量和效率。

一、施工单位结算文件审核中的常见问题

在施工单位结算文件审核过程中,资料不全成为普遍难题。重要文件如施工日志、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缺失,可能导致工程量计算出现偏差,甚至引发对合同依据的质疑。例如,缺少关键现场签证,结算文件中的工程量便难以佐证,增加了审核难度。计算错误也频繁出现,包括工程量计算偏差(如重复计算、漏算、计量误差)、定额套用不准确以及材料价格输入错误等。这些错误若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将直接扭曲工程造价,影响各方利益的公平分配。工程量争议亦是一大挑战,源于对计算规则理解不一或设计变更执行不一致。复杂项目中,不同工程专业间工程量界定可能存争议,需依赖权威解释和行业标准解决。合同条款理解分歧也是结算审核的难题。由于条款复杂性和专业性,施工方、业主和监理方可能对某些条款理解不同,导致结算执行偏差,甚至引发法律纠纷。例如,甲供材料扣除问题若未在结算文件中清晰体现,易造成误解和争议。

二、施工单位结算文件审核中的解决策略

2.1 加强工程量计算准确性

加强工程量计算准确性是施工单位结算文件审核的关键。首先,需强化施工图的解读与理解。施工图纸是工程量计算的直接依据,施工方和审核人员需深入理解图纸,包括结构、尺寸、材料等,同时关注图纸变更和补充说明,这些均影响工程量计算。定期图纸解读培训有助于团队成员熟悉掌握图纸解读技巧,提升计算准确性。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计算规则和定额标准至关重要。定额是国家权威指导,遵循定额规则能保证计算的统一性和公正性。审核人员需熟练运用各类工程定额计算方法,并关注定额最新修订和更新,确保使用最新标准。强化设计变更与工程签证的管理。变更和签证是工程量计算的重要依据,可能改变原设计工程量。因此,及时记录、审核和确认变更与签证,保证工程量计算准确性。审核人员应密切跟踪变更和签证过程,确保其完整、准确,避免管理不善导致的误差。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BIM辅助计算,可大幅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BIM的可视化和数据共享特性有助于多专业协同工作,减少理解偏差导致的错误。建立交叉审核制度,通过多人复核确保计算准确性。交叉审核能发现单人操作可能忽视的错误,提高复杂计算问题处理能力。同时,定期内部审计和质量检查可监督计算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此外,提高预算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确保其与时俱进,增强责任心,培养严谨细致工作态度,防止计算错误。

2.2 规范定额套用行为

为规范定额套用,需建立定额学习和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培训,确保相关人员深入理解国家定额和行业规范,掌握其适用范围和计算方法,特别是定额的最新修订,以保证结算工作中准确运用最新标准。强化内部审查和监督,设立定额审核小组,负责审核工程量清单的定额套用,确保其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通过交叉检查和定期复审,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行为。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定额套用,引入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造价管理软件,自动匹配最合适定额,减少人为错误,并确保使用最新定额信息。推广BIM技术,其高精度计算和数据集成特性有助于准确识别和套用定额,减少错误和遗漏。通过BIM三维模型,相关人员可直观查看工程各部分,更准确地选择和应用定额。制定内部定额管理制度,明确定额套用流程和责任人,规定定额选择和换算应遵循的规范和准则,确保所有人员遵循同一套规则,减少因理解和操作差异导致的问题。

2.3 完善材料价格结算机制

在结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合同约定,确保材料价格的结算符合合同规定。为防止因合同理解不一致导致的结算争议,所有相关人员应深入理解合同内容,并定期审查合同执行情况,特别是关于甲供材料的扣除条款,应有明确的合同依据。建立动态的市场价格信息库至关重要。由于材料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结算时需参考实时市场价格。因此,应设立实时更新的市场价格信息库,与多个供应商保持良好关系,定期获取最新报价,确保结算时获取到最新市场信息,提高结算的准确性。实施材料价格的定期审计也是关键一环。通过定期对采购记录、发票、入库单等进行审计,确保材料价格的结算与实际采购价格相符,避免价格虚高或虚低,真实反映材料成本。此外,审计还能发现违反合同规定或滥用定额的情况,及时纠正。在结算中,材料损耗也是影响材料成本的重要因素。应确保损耗计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按照国家定额或行业规范设定合理的损耗率。对于变更或签证中的特殊损耗,需有充分证据支持,并对材料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控,防止恶意提高损耗率。对于复杂或争议较大的材料价格结算,可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保障价格的公正性。同时,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材料价格的审批流程,设立专门的审批团队,确保价格合理性,并保证流程简洁高效,避免不必要延误,确保材料价格结算的及时性和正确性。

2.4 完善施工合同管理

强化合同签订前的审查。在合同签订前,应仔细核对合同条款,确保其内容清晰、完整,无遗漏或歧义,特别是关于工程范围、工程量计量、材料价格、支付方式和期限等关键条款。同时,对合同的法律效力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对于复杂的合同,可邀请法律专家参与审查,降低合同风险。建立合同变更管理机制。在施工过程中,如遇设计变更、工程量调整或材料价格波动等情况,应及时启动合同变更流程,确保变更内容以书面形式明确,并经各方签字确认。变更后的合同条款应与结算文件保持一致,避免因变更处理不当导致的结算纠纷。加强合同执行监控。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负责跟踪合同的执行情况,确保双方严格遵守合同约定。定期对施工进度、工程量、材料采购等进行核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影响结算的合同执行问题。对于违反合同的行为,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确保合同的权威性。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合同管理效率。引入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合同的电子化管理,方便合同的存储、检索和跟踪。系统的自动化功能可以帮助检查合同条款的执行情况,对变更和付款进行提醒,提高合同管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建立合同纠纷解决机制。在合同中明确争议解决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为可能的纠纷提供快速、公正的解决方案。同时,与法律顾问保持紧密合作,对合同纠纷进行专业处理,尽量避免影响工程结算的正常进行。

结束语:

施工单位结算文件审核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入分析常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如加强工程量计算准确性、规范定额套用行为、完善材料价格结算机制及合同管理,可显著提升结算文件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保障各方利益。未来,还需不断探索和实践,持续优化结算审核流程,以适应建筑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浅析建筑工程结算审核的方法及建议[J].张家兴.中华建设.2022(11).

[2]浅谈建筑工程结算审核工作中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J].徐春花.绿色环保建材.2020(11).

[3]工程造价结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韩银银.建筑技术开发.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