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在低压配电物联网中的应用前景
周国进
南京大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探讨了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在低压配电物联网中的应用。该终端采用先进的“国网芯”主控芯片,实现了对低压配电网的全面远程智能监测、精确计量、灵活控制及高效运行管理。文章详细阐述了其在实时数据采集、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处理、智能分析以及业务应用等方面的核心功能,并分析了其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管理提升以及新能源接入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低压配电物联网;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管理;新能源接入
一、台区智能融合终端概述
台区智能融合终端是集配用电台区供电信息采集、设备状态监测及通讯组网、就地化分析决策、主站通信及协同计算等功能于一体的二次设备,专为低压配电物联网设计。它采用先进的“国网芯”主控芯片,确保广泛物联、自主可控与安全可靠。终端定位于低压配用电物联网核心,采用平台化硬件设计和边缘计算架构,支持就地化数据存储与决策分析。终端采用模块化、可扩展、低功耗、免维护的设计标准,适应复杂运行环境,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终端采用统一标准的系统开发环境,实现软、硬件解耦。终端功能以应用软件方式实现,满足配网业务的灵活、快速发展需求。终端能实时监测电能数据,通过无线通信传输至数据管理中心,实现远程智能监测与控制。同时,它可控制低压台区设备开关,降低人工操作难度与成本。智能化的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提升故障诊断准确性,为电力企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此外,终端具备硬件平台化、软件APP化特性,支持多通讯接口与多种通讯协议,实现泛在接入与边端管理。边缘智能功能使台区拓扑识别及故障研判得以实现,推动低压配电台区向物联网化、智能化发展,是提升电网运行质效、实现智能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二、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在低压配电物联网中的应用
台区智能融合终端作为数据汇聚和处理的中心,其核心功能包括实时数据采集、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处理、智能分析以及业务应用。这些功能的集成,使得终端能够实现对配电网的精细化管理。通过连接分布式电源、智能电表、故障指示器等设备,终端不仅能收集海量数据,还能进行本地处理,生成有价值的洞察,为决策提供依据。例如,通过实时电能质量监测,实现智能电容器和换相开关等治理设备容量、投切状态、公布/分补电压等信息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并修正电压波动和频率不稳等问题,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在主动式配电管理方面,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高效应用得以体现。例如,通过集成的故障指示器,终端可以迅速定位并隔离故障,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效率。同时,这种实时的故障分析能力,有助于预防性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运维成本。在负荷预测和资源配置上,智能融合终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和分析,能够预测未来的负荷需求,协助电力公司实现更精确的电力调度,保障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在分布式光伏并网管理中,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够监测并控制光伏单元的输出功率,确保其与电网的稳定同步,防止过电压、频率波动等现象,保障电网安全。此外,通过与储能系统集成,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还能实现光伏电力的存储和释放,平衡电网供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电动汽车充电管理领域,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能够智能化地协调充电行为,避免大规模充电导致的电网负荷过大。它可依据电网实时情况,动态调整充电策略,实现电力削峰填谷,降低充电成本,同时减少对配电网的冲击,提升用户体验。例如,通过与充电桩的通信,终端能够实时调配充电功率,确保电动汽车在电网负荷较低的时段充电。
三、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在低压配电物联网中的应用前景
3.1 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力
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力在当今电力行业尤为显著,其中电力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传统的低压台区应用方案,因技术限制和智能化水平不足,已难以满足当前智能台区建设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应运而生,作为低压配电物联网的核心设备,它凭借广泛物联、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核心优势,为电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应用,使得电力企业能够实现对低压配电网的全面远程智能监测、精确计量、灵活控制以及高效运行管理。这一转变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运营能力。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企业能够迅速响应电网运行中的各种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从而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同时,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还有助于电力企业实现开支控制和成本优化管理的目的。通过智能化手段,企业能够更精确地掌握电网运行状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降低运营成本。此外,智能融合终端的广泛应用还有助于推动电力行业的整体升级,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 智能化管理的提升
智能化管理的提升在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应用中尤为显著。该终端在故障管理和预防性维护上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状态与数据分析,能提前识别潜在故障,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的转变。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它能基于历史与实时数据预测设备健康状态,及时维修以避免非计划停机,有效降低运维成本。在电能质量管理方面,智能融合终端同样表现出色。它能实时监控电压、频率等关键参数,确保电能质量稳定,并在发现异常时快速定位问题,协调资源调整,如调度储能或调整负荷,保障用户用电质量。同时,它还能监测电能波动,辅助电网动态平衡,降低损耗。智能融合终端在优化负荷管理上也有重要贡献。通过与智能电表、分布式电源的联动,它能实时跟踪预测负荷变化,辅助精细调度,并根据电网供需自动调整分布式能源输出,实现负荷削峰填谷,优化电力分配,减轻主网压力。在电力服务个性化和互动性上,该终端也展现巨大潜力。通过与用户互动,如通过移动应用或智能电表,它能收集用户用电习惯,提供定制化电价和能源使用建议,提高用户满意度,并根据用户需求动态调整电动汽车充电策略,确保电力高效利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智能化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智能融合终端采用安全通信协议和数据加密技术,保护用户信息和数据安全,并通过匿名化和数据脱敏技术保护用户隐私,遵循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环境。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将更加智能,可能融入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资源配置自动化,同时标准化进程将促进设备互操作性,降低系统集成复杂性,推动其广泛应用。
3.3 新能源接入与管理的支撑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全球大趋势下,新能源的接入与管理成为电力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低压分布式光伏、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的大量接入,给传统配电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在低压配电物联网中的应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支撑。该终端能够实时采集光伏逆变器、智能物联电能表以及防孤岛装置的数据,从而实现对光伏、风力发电以及储能等新能源的接入管理。这不仅提高了新能源接入的效率和稳定性,还为配电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范本。通过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智能化管理,新能源的接入变得更加有序和可控。它能够对新能源的发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电力企业的运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该终端还能够与配电网的其他设备进行协同工作,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结束语:
台区智能融合终端作为低压配电物联网的核心设备,其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管理提升以及新能源接入与管理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实时数据采集、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分析,该终端不仅提高了电网运行效率,还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将进一步推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为构建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电力行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基于云平台技术的配电台区数据智能监控系统设计[J].张俊玮.电子设计工程,2020(17).
[2]基于数据关联分析的低压配电网拓扑识别方法[J].杨志淳,沈煜,杨帆,乐健,宿磊,雷杨.电测与仪表,2020(18).
[3]配电网智能终端信息安全风险分析[J].李桐,王刚,刘扬,杨智斌,任帅,尚文利.智慧电力,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