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探索
屈辉
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 河北张家口 075000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的就业创业方向具有多样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可以选择自主创业、互联网创业等多种就业方式,并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创业方向。从这一角度出发,大学生要了解更多领域和专业知识,寻找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平台,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
1“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现状
第一,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拥有更低的创业门槛,也拥有更多的创业机会。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许多大学生只要有想法,并充分落实到行动之中,就能通过互联网实现迅速创业。比如,大学生可开设淘宝账号,或者利用微信公众账号进行产品的宣传和营销,也可进行营销网站设计,加强品牌建设,实现顺利创业。第二,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大学生的创业空间得到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并得益于多项政策的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多个专业进行融合,既能实现顺利创业,又能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第三,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但缺乏足够的经验。部分大学生所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够系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比较简单,虽然大学生会对市部分大学生缺乏与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不能充分摸清市场的发展规律,因此,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会面临一些问题,导致创业失败。
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探索
2.1提供就业创业教育和培训
为了激发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潜力,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教育和培训十分重要。高校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学到就业创业所需的各种知识。这种系统性的就业创业教育应包括商业计划编制、市场分析、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学生奠定就业创业基础,增强创业信心。就业创业教育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参与模拟就业创业项目、创业竞赛、商业计划竞赛等实际操作活动。这些实践机会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高校还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包括邀请创业者和行业专家分享创业经验和见解。通过与业界专业人士的互动,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实际运作。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也让他们对创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综合而言,提供创业教育和培训是高校的责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
2.2创设就业创业数据库,完善数据分析机制,强化数据效用
第一,高校要丰富数据库内容。在数据库中全面、准确地收集大学生的个人信息、求职意向、职业技能、实习经验等,同时收集企业的用人需求、招聘信息、职位空缺等内容,以满足学生和企业在就业和招聘方面的需求。第二,高校要完善数据库平台。针对学生和企业两个主要用户群体,分别设计适合的数据库平台,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平台应该支持多种方式的数据交互和数据查询,便捷地为学生和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第三,高校要规范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管理者要切实履行数据保护义务,保证学生的个人隐私得到保护,并按照规定建立防护措施,避免外部的恶意攻击和违法行为。同时,管理者还要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确保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四,高校要获取精准信息。高校要加强就业创业信息的收集,建立与各行业的合作机制,主动获取各类招聘信息,有针对性地为各类人群提供信息服务,确保信息的精准性,从而提高信息的获取效率。通过做好高校就业创业数据库管理,强化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和创业的机会和环境,为其提供智能化的咨询和推荐服务,提高就业和创业成功的机会。
2.3组建“互联网+”智囊团队
首先,“互联网+”智囊团队应该由创业导师、知名企业家和资深人力资源总监组成。其中创业导师要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和成功案例,可以提供指导,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创业过程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知名企业家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思维和态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资深人力资源总监可以提供关于就业技能和职业规划的专业指导,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提供培训和建议,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其次,“互联网+”智囊团队应明确学生培养方案。例如,根据大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如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促进他们在“互联网+”时代成功就业和创业。最后,建立专业化评价体制。评价体制应该重视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并通过评价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来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评价体制也应该注重评估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能力,以确保团队内部的协作和合作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2.4培养大学生的风险应对能力
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活动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在创业领域,存在资金短缺、市场需求变化等,影响大学生创业。鉴于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风险应对能力的培养,讲解不同风险的应对方法;讲解可能导致风险发生恶性变化的因素;强调应对风险时的正确心态;结合企业资源,让学生尝试处理风险(比如通过虚拟资金让学生进行处理),以丰富学生应对风险的实践能力。高校还可以开设相关课程,邀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家、创业者分享他们应对风险的经历和策略。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模拟的商业竞赛、创业实践活动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应对风险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要具备完善的互联网思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具备优秀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了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途径,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同时,完善各项支持政策,满足大学生的创业需求,使其敢于创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彦娜.“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3):81-82.
[2]范青.“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以杭州市高校为例[J].图书馆界,2022(06):79-83.
[3]符彩花.“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创新分析[J].就业与保障,2022(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