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及水利工程施工

作者

单国华

南通大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施工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本文详细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的主要技术措施,并探讨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

引言:

水利工程是指为了调控和利用水资源,防治水旱灾害而兴建的工程,包括水库、堤防、水闸、泵站等。水利工程对于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施工工艺的日益完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本文旨在探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及实际施工过程,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1.1 土方工程

水利施工中常见的开挖方法有机械开挖、爆破开挖和水力开挖等。机械开挖,如使用挖掘机、推土机等,适用于大规模连续开挖,效率高、成本低,但需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尘土和噪音污染。爆破开挖适用于硬岩地层,但需严密控制爆破参数,防止伤害到周围结构或产生过大震动。水力开挖则适用于疏松土层,通过高压水流冲蚀土体,操作灵活,但可能对地下水位产生影响。开挖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BIM(建筑信息模型)和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三维设计和精确规划,以减少开挖误差和超挖,提高土方利用率。同时,通过实时监测,可以及时调整开挖方案,以应对地质条件变化。选择适合的运输工具和路线,优化运输流程,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回填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回填材料,如砂、碎石、黏土等,确保回填质量。同时,采用合适的压实技术,如振动压实、滚压压实等,确保回填土的密实度,增强地基承载力。在开挖和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湿法作业、设置防尘网、绿化裸露场地等措施,减少粉尘和噪音污染。对于弃土,应合理规划弃土场,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同时考虑将其用于填筑或改良土壤,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1.2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的制备是基础,其质量和性能取决于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搅拌和运输。优质水泥、精选骨料以及精确计量的水和外加剂是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关键。配合比设计需根据工程需求,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工作性等因素,以实现最佳性能。现代混凝土搅拌站常采用计算机控制,确保配合比的准确和搅拌的均匀。运输过程中,合理的运输工具和方式,如混凝土搅拌车,以及避免长时间的运输和停工待料,可保证混凝土的性能不受损害。浇筑是混凝土工程的实施阶段,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和质量。采用滑模、翻模、爬模等模板技术,可实现大体积混凝土的连续浇筑,保证结构的平滑度和完整性。同时,采用振动棒或振动台等设备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内部密实,排除气泡,提高结构的强度。在浇筑过程中,需监控混凝土的温度,防止温度裂缝的产生,这可通过使用冷却剂或保温材料来实现。新浇筑的混凝土需保持湿润,通常采用覆盖、洒水或喷雾的方式进行养护,以减缓水分蒸发,保证混凝土的水化反应正常进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可能需要采取温控措施,如埋设冷却管,以防止温度应力导致的裂缝。此外,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可能还需要进行早期强度提升或耐久性增强的特殊养护。施工组织设计应合理规划混凝土制备、运输和浇筑的流程,以及预设应急措施,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效率。同时,应建立严格的混凝土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检验、配合比验证、浇筑过程的监督、以及成品的检测和验收。安全方面,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完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到位,防止混凝土倾倒、坍塌等事故。混凝土工程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同样受到关注。例如,推广使用环保型水泥、再生骨料,以及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施工。此外,通过BIM技术进行三维设计和模拟,可以精确计算混凝土需求,减少浪费,并指导现场施工。智能养护系统,如远程监控和自动调节,可提高养护的精确度和效率。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2.1 施工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高空作业是水利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风险,包括脚手架搭建、塔吊操作和桥梁建设等。为降低高空坠落的风险,施工方应严格执行高空作业规程,提供安全带、安全网和防护栏等个人防护装备,同时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员,定期检查设备和操作规范。此外,使用智能监控系统,如无人机或远程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高空作业区域,提前发现并预防安全隐患。机械伤害是另一个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涉及施工机械的使用和维护。为减少机械伤害,应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检查,确保其性能良好,操作规程明确。培训工人正确操作和使用设备,了解紧急停机和撤离程序,同时在设备周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避免非授权人员误入。引入智能机械,如自动化操作的挖掘机和起重机,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提高安全性。电气安全问题则主要涉及施工用电和防雷措施。在水利施工现场,应设置符合规范的临时供电系统,使用漏电保护器,定期检测电线电缆,确保绝缘良好。同时,合理规划施工区域,避免电线与水体接触,对易雷区进行防雷设计,安装避雷装置,降低触电和雷击风险。

爆破作业安全关乎施工效率和周边环境的保护。使用精确的爆破技术,如微差爆破和预裂爆破,以降低爆炸冲击波,减少对结构的破坏和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制定详细的爆破计划,包括警戒范围、爆破时间及撤离路线,并进行严格的执行,确保人员安全。地质灾害防范,如滑坡、坍塌和地震,对施工安全构成潜在威胁。通过先进技术,如地质雷达和光纤光栅监测,进行实时地质监测,及时预警潜在风险。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地层特性,采用合理的基础处理技术,如桩基、地下连续墙等,增强结构的稳定性。施工期间的水文控制关乎施工安全和周边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的水文信息系统,实时监测水质和水位,确保施工期间的水文控制。对于可能存在洪水或泥石流风险的地区,应设计有效的防洪和排水设施,同时制定应急撤离计划。

2.2 施工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施工前,应采用先进的地质勘查技术,如高密度电法、地震折射法、地质雷达等,以精确预测和分析地下岩土结构,减少地质风险。对于复杂地质条件,可能需要进行现场试验,如取样分析和原位测试,以获取更详细的数据。同时,建立地质数据库,对历史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未来施工提供参考。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最适宜的施工方法和设备,如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提高结构强度,或使用自动化模板系统保证结构精度。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施工图和操作规程,通过定期的工艺检查,确保每一步骤的质量。引入BIM技术进行三维模拟和施工指导,可以进一步提高工艺的精确性和效率。对所有进场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石材等,进行严格的进场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标准。实施抽样检测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进行定期抽查,防止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流入施工环节。同时,建立完善的材料储存和运输管理,防止材料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质量下降。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设置独立的质量监测部门或委托第三方进行质量检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和远程监控,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错误。同时,对施工团队进行持续的专业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术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绿色施工理念,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通过科学的水土保持措施,如设置挡土墙、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对施工噪音和废弃物进行有效控制,设置隔音屏障,合理处理和回收废弃物,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结束语:

水利工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施工技术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效益和安全。通过深入探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我们可以更加明确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为实际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多高效、环保、安全的施工方案。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冲,孙晓东.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1(11):115-117.

[2]李树林.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长江技术经济,2021,5(S1):67-69.

[3]梁栋辉.大型水利工程施工计划管理综合技术路径分析[J].江苏建材,2022(06):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