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大中小思政教育目标连贯视野下高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内容衔接研究

作者

王晶

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230000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大中小思政教育目标连贯的背景,深入探讨高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内容的衔接问题。阐述了思政教育目标连贯的重要性,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衔接策略,旨在促进高中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中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思政教育目标连贯;高中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内容衔接

一、引言

思政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乎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在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趋势下,高中阶段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其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内容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衔接能够确保思政教育目标的连贯性,使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接受系统、有序且逐步深入的思政教育,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中小思政教育目标连贯的重要性

(一)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大中小思政教育目标连贯能够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地设计思政教育内容。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认知和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初中阶段进一步深化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高中阶段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进入高等教育或社会做好准备。

(二)增强思政教育的系统性

思政教育目标连贯有助于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思政教育体系。避免各学段之间的重复教学或教学内容脱节,使思政教育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小学到大学,每个阶段的思政教育都有明确的目标定位,相互关联、层层递进。高中思政课程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既要承接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基础,又要为大学阶段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石。

三、高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内容的衔接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协同

1、明确共同目标

高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应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各学科教师要在大中小思政教育目标连贯的框架下,结合本学科特点,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思政课教师在教授文化生活模块时,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增强文化自信;而美术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可以将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传承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与思政课程的文化自信培养目标相呼应。

2、分层递进设计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需求,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高一阶段注重基础思政知识的巩固和基本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适应高中思政学习;高二阶段进一步深化知识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思政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高三阶段则强调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升学或步入社会做好思想政治准备。同时,不同学科在不同学期也应根据课程进度和学生发展状况,合理安排思政教育目标的递进层次。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1、挖掘思政元素

各学科教师要深入挖掘本学科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形成思政教育资源库。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道德观念;历史学科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事迹体现着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科学学科中的科学成就展示了科学家的创新精神、科学态度等。例如,在物理教学中,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2、构建融合体系

以思政课程为核心,将课程思政内容与思政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可以按照主题进行分类整合,如围绕 “中国梦” 主题,思政课从理论层面讲解中国梦的内涵、实现路径等,语文课程通过文学作品解读表达对中国梦的追求,艺术课程以绘画、音乐等形式展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历史课程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阐述中国梦的历史渊源,从而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教育内容融合体系。

(三)教学方法的互补

1、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

思政课程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将这些教学方法向其他学科教师推广,引领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通过案例分析社会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讨论并撰写心得体会,这种方法可以启发其他学科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实践思政教育内容。

2、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各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理科类学科可以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在解决学科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如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文科类学科可以加强情境教学,创设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教学情境。如英语教学中创设国际交流情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爱国情怀,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

总之,在大中小思政教育目标连贯的视野下,高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内容的衔接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协同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和互补教学方法等策略,能够促进高中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和协同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高中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更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保障。高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有效的衔接路径,不断完善高中思政教育体系,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和扎实专业知识的新时代高中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钟玲. 立足学段特点,推进教育一体化——论高中思政课程与大学思政课程有效衔接的策略[J]. 安徽教育科研,2023,18:8-10.

[2]农涛. 高中与大学思政课程教学衔接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哲学与文化》课程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21.

本文系合肥市课题“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背景下课程思政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HJG2424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