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研究

作者

俞佼

昆山市石牌中学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通过分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阐述当前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渗透策略,包括深入挖掘教材情感因素、创设丰富情感教学情境、开展多样化情感实践活动、优化教师情感素养等方面,以期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情感教育作为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1.1促进知识理解与内化

情感具有动力功能,积极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当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时,他们会更主动地去思考、探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关于爱国主义的内容时,通过讲述英雄事迹、展示国家发展成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意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内心深刻的认知。

1.2塑造良好品德与价值观

初中阶段是学生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情感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各种道德情感,如关爱、尊重、责任、公正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例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关爱弱势群体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从而培养他们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1.3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具备良好情感素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与他人合作,适应社会环境。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情感能力,如同理心、宽容心等。例如,通过学习关于人际交往的规则和品德,学生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在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的相处中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未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情感教育意识淡薄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将教学目标局限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概念、条文的记忆和理解,忽视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对学生情感需求的关注和引导,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缺乏热情和主动性,难以真正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育人目标。

2.2情感教育方法单一

一些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方法较为传统和单一。往往只是简单地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故事或案例来传达情感,缺乏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活动设计。例如,在讲解诚信的重要性时,仅仅是讲述课本上的诚信故事,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多种表现和影响,也没有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得情感教育流于形式,无法深入学生内心。

2.3情感教育与生活脱节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情感教育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未能做到这一点。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缺乏对学生身边真实生活案例的引入和分析,导致学生觉得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讲解环境保护的内容时,没有引导学生关注学校周边环境问题、家庭中的环保行为等,使学生无法将保护环境的情感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意识。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3.1深入挖掘教材情感因素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例如,在七年级教材中关于家庭亲情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温馨瞬间,分享家庭故事,让学生在感受教材中亲情的同时,也能从自身经历中体会家庭情感的珍贵。对于教材中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等,教师要深入剖析其中的情感内涵,如在讲述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时,着重强调他们的爱国情怀、牺牲精神,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情感的震撼和熏陶。

3.2创设丰富情感教学情境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时,播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古代建筑等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学习法律知识时,播放一些法律案例的视频片段,通过真实的场景和人物表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的威严和公正,增强法治意识。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如在学习社会规则时,设置公交车上让座、商场购物遵守秩序等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乘客、售货员、顾客等角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遵守规则带来的和谐以及违反规则造成的不良后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3开展多样化情感实践活动

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例如,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组织学生分享自己感恩的人和事,制作感恩卡片送给父母、老师或朋友,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又如,以“梦想与努力”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梦想,并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激发学生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动力。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培养品德。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义务环保宣传等,让学生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培养关爱他人、社会责任感等情感品质。

3.4优化教师情感素养

教师的情感素养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用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讲述英雄事迹,用赞许的眼神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等。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给予关心和支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为情感教育的有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结论: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通过深入挖掘教材情感因素、创设丰富情感教学情境、开展多样化情感实践活动以及优化教师情感素养等渗透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然而,情感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怀平.积极情绪理论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班主任.2022,(24).

[2]边碧砚.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22).

[3]张霞.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新课程.2023,(10).

[4]包新颖.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