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作者

陈双祝

翔安区第六实验小学 福建省厦门市 361102

摘  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题目,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审题能力不足,影响其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教学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提供有益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欠缺会导致其学习积极性的降低,影响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更准确的理解数学题目的要求,提高其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此外,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在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学习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必要性

1.激发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能使学生细致阅读数学题目,深入分析其中的数学关系,进而构建相应的数学框架,在一过程中教师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激发其数学思维的活跃。另一方面,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能够让学生更有信心去学习小学数学,更容易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推动学生主动学习进入积极学习的状态,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得到显著发展。

2.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掌握深入学习能力,使其能更细致地阅读数学题目,准确识别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根据已知条件的联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题目梳理,从而发现题目中隐藏的条件,明确问题的解决思路,正确解答数学题目,提高其数学学习自信心,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1结合生活,培养学生审题习惯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整体题目着眼,致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题习惯,通过示范,帮助学生建立对审题的正确认识。在教学具体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审题时认真阅读题目要求,并对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做出标记,以便抓住重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针对性布置练习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去进行充足的基础巩固,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小节“加法”时,为增强学生审题意识,可以充分结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设计练习题,教师可以提问“松树上2只大鸟6只小鸟,枣树7只大鸟,3个小鸟,问一共多少只鸟?”与“松树上2只大鸟6只小鸟,枣树7只大鸟,3个小鸟,问一共多少只小鸟?”,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关注两个问题的不同之处,即一个题强调求“多少鸟”,一个题强调求“多少小鸟”。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两个不同的提问方式会导致题目出现的变动,让其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从而在未来更关注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以提升其审题能力。

2.趣味题目,激发学生审题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题目时发现数学中的趣味元素,激发学生的审题兴趣,进而仔细阅读题目,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并找到解题思路。教师应对班级学生的性格、爱好和兴趣点进行调查分析,在设计数学题目时围绕这些兴趣点展开,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审题兴趣。

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3小节“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题目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如:教师出题“野生动物园里有3个动物,分别是老虎、大象、熊猫,3只动物总年龄为99岁,已知老虎和大象年龄加起来是67岁,大象和熊猫年龄加起来是59岁,请同学们通过计算找出每只动物的具体年龄。”,这样的题目能够让学生们体验到解题的乐趣,在解答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题目中的信息,首先列出所有的条件,然后用连加或连减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审题的乐趣,在兴趣的驱动下,让学生更深入的参与到数学题目的探索之中,以此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审题兴趣,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3.特殊题目,引导学生审题意识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审题的意识,促使其主动参与审题过程,教师可以在布置题目时设计特殊类型题目,针对性引导学生审题,以增强学生对题目的敏感性,使学生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从而具备审题意识。

教师可以在一次测验中设计一系列看似复杂的题目,但在题目的最后一条指示中却明确写着:“本份试卷只需完成第1题。”,并限定学生做题时间,营造紧迫的环境。在测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此次测验中的具体表现进行逐一的针对性辅导,对于那些未能注意到最后一项指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思考为什么会错过这个关键的信息点,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总结出如何在未来避免类似错误的方法,比如先快速浏览一遍题目,然后再详细阅读每一个细节等。通过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审题的重要性,还能够逐渐培养出一种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4.课后指导,强化学生审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受到思维习惯、课堂学习态度以及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有效地进行审题。对此,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进行课后的辅导,以增强审题教学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的质量以及其在审题活动中的成绩来确定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对于这些需要课后指导的学生,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学会正确的审题方法和技巧。

教师在完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3小节“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课堂教学后,批改作业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无法在审题时有效把握题干中的数量关系。如,课后做一做第4题“96名二年级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每人只参加一个项目。其中18人参加跑步比赛,24人参加跳绳比赛,剩下的人参加其他比赛。参加其他比赛的有多少人?”,此题中部分学生无法有效梳理“总人数”“参加跑步比赛人数”“参加跳绳比赛人数”“剩下的人数”这四者的关系,从而写下错误的算式。针对这部分同学,教师可以针对性布置更多同类型习题,培养学生理解题目中出现的数学关系,继而提高其审题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必须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中,应特别关注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例子来促进学生的审题能力,将审题训练有机地融入题目之中,为学生提供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深入学习和探索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满足当前数学学习的需求,教师开展的审题能力培训才能真正改变现有的教学局面,帮助学生适应最新的教学趋势,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林超超.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4,(20):64-66.

[2]张佳丽.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08):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