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理论视角下孤儿沉迷手机游戏个案研究
王晓琴
会宁县白草塬镇初级中学 甘肃白银 730722
从冰山理论视角下对农村沉迷手机现象进行个案研究,可以揭示出这一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冰山理论,作为一种心理学理论,强调人们的外在行为只是冰山一角,而隐藏在水面下的巨大山体则代表了人的内在世界,包括情感、需求、动机等。
一、个案背景
小姜在未满月的时候,父亲因交通事故去世。满月之后,母亲回娘家,然后改嫁。母亲自从离开之后,再也没有抚养小姜。小姜依靠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奶奶体弱多病,加上白发人送黑发人,两个人的状态特别的不好。爷爷多次患重大的疾病,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还有血液疾病。奶奶患有肾衰竭,还患有高血压等疾病。两个老人的药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家中的经济来源是政府的低保、爱心人士的帮扶和亲朋好友的接济。大家都很同情这个孩子,物质生活非常的充裕。虽然小姜的遭遇让人痛心,但是小姜的物质生活在大家的帮助下却比同龄人要充足。小姜没有出现过物质的欠缺,相反有充裕的现象。
小姜所在的村庄,大多数人都外出打工,留守的人逐渐变少,导致学校的人数锐减。为了小姜的学习,从幼儿园开始,爷爷奶奶一直跟随者小姑所在乡镇读书。从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学习几乎都是小姑监督和支持。从幼儿园的时候开始,小姑就把小姜的情况告知老师们。老师们同情孩子的遭遇,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的照顾小姜。只要有展示的机会或者其他机遇,老师都会优先给小姜。老师的照顾,在一定程度上让小姜养成了优越感。学习的动机不是很强,不能够珍惜老师们的帮助。
一直跟随小姑,小姜一直没有劳动的机会。虽然是农村的孩子,但是从来没有走进过农田。没有任何的劳动机会,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洗衣服和收拾屋子。爷爷奶奶有意让孩子不劳动,尽可能的把所有的劳动承包。这样导致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好吃懒做的现象。
二、冰山理论解析
1.冰山浮现在水面上的部分
(1)行为表现
小学五年级以来,班上学生玩手机的学生逐渐增多,学生之间的聊天内容以网络上的游戏、短视频为主,而且同学之间出现了很多的网络用语。小姜可能感觉到和别人交往有差距,开始了玩手机游戏。进入初中之后,班上的学生组建了聊天群。玩游戏的时间逐渐增多。这个时候,家长明显感觉到了小姜的变化。每一天只要有时间就会想法设法骗着玩手机。爷爷奶奶以为小姜是用手机学习,也没有过多的干预。后来,其他亲戚发现小姜根本没有用手机学习,而是用手机玩游戏。姑姑们开始干涉和限制小姜使用手机玩游戏。自从姑姑们限制之后,小姜开始变得更加隐蔽的玩手机。每一天晚上,等着爷爷奶奶睡着之后,她就偷偷地把手机拿走,趴在被窝中开始玩手机游戏。白天的时候,小姜会选择老师发作业的时间,把手机从爷爷手中拿走,然后压在书底下开始刷小视频。周末和寒暑假,表面上看似小姜坐在书桌前认真的学习,其实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刷小视频。
(2)学业影响
小学五年级开始,小姜的数学成绩明显的下滑。老师多次告知家长小姜的练习册和作业没有完成。小学的成绩有了下滑的趋势。进入初中之后,由于长时间的玩手机游戏和刷小视频,尤其是同学之间组建了作业抄袭群,导致学习成绩严重的下滑。爷爷奶奶感到不可思议,小姜大多数时间都在学习,为什么成绩下滑呢?原因在于小姜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假装学习,而实际上是在玩小视频和玩游戏。作业不是自主完成,而是通过网上搜答案或者同学们的相互分享答案。表面上作业能够按时完成,而实际上作业都是抄袭。作业书写潦草,有了明显的痕迹。
(3)身心健康
眼镜度数每年都在增大,而且每年都需要配新眼镜。左右眼睛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来,整个人的状态昏昏沉沉,皮肤有一种病态的黑。情绪烦躁,容易动怒。
2.冰山隐藏在水面下的部分(内在需求与动机)
(1)心理补偿: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关爱、认同和成就感,通过手机寻找自我价值感。
小姜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只负责孩子的吃穿,很少能够向父母一样关注孩子的其他需求。孩子在各种需求难以察觉,孩缺少正常的父母的爱。尤其是同伴的交往中,看到其他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会让她心中更加的失落。同时,小姜很难得到爷爷奶奶的肯定,导致他缺少认同感和成绩感。而恰恰小视频中的关爱,玩游戏能够让她有认同感和成绩感,促使她一直沉迷于游戏。
(2)情绪宣泄:面对家庭、学校或同伴的压力和冲突,通过手机逃避现实,宣泄情绪。
爷爷奶奶经历过丧子之痛,不愿意多交流,只想着待在他们的世界。一个精力旺盛的孩子和两个暮年的老人,根本无法实现情感上的交流。小姜在学校中遇到的各种冲突、问题和困难,没有倾诉的对象,只是装在心中。而且作为事实上的孤儿,家族中的人对于小姜的关注比较大,希望能够有出息。所有的希望让小姜感到窒息,却无能为力。家族和家庭的压力,让小姜感到了无力感。同时,随着老人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家中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差,小姜有了更大的担忧。所有这些负面的东西又无法解决,只好通过手机宣泄。
三、成因分析
1.个体层面
(1)认知能力未能达到。小姜对于手机的沉迷,在于没有认真的思考过,沉迷于手机游戏之后的后果是什么?她的理性认知不能够看到选择沉迷手机游戏之后,对于以后生活的影响是什么?作为一个特殊的孩子,未能看到改变她生活的方式应该是努力的读书,而不是沉迷游戏。爷爷奶奶的年龄增大,她也随着逐渐接近成年,各种帮扶的政策也逐渐结束,需要真正的面对生活。沉迷手机游戏未能给她生存的能力,只会让她的生活再一次陷入困境。她的认知为能够理性的判断沉迷手机游戏的代价。
(2)目标意识不强,难以抵制诱惑。经过和她的交谈,发现根本没有任何的目标,完全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清楚的长期目标和可执行的短期目标,导致面对手机的诱惑是难以抗拒的。每一天都是在吃和睡的过程中浑浑噩噩的度过,从来没有考虑过未来是什么样子?没有目标,就没有坚持的动力,就难以抗拒手机游戏的诱惑。
(3)缺少情感的交流。长期和情绪不好的老人待在一起,没有任何的生命的活力。她的家庭生活的色彩应该是灰色的,根本看不到正常家庭应该有的情感滋润。作为成长中的孩子,需要丰富的情感支持和互动,而特殊的家庭是根本没有办法满足。手机世界中能够满足现实世界缺失的东西,因此,手机代替了父母的陪伴,成为了一种情感的满足的工具
2.家庭层面
(1)家庭教育残缺。爷爷奶奶的年龄增大,根本没有精力和能力却管教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老人对于手机仅限于接打电话的傻瓜式的模式,而孩子对于手机充满着无限的好奇和强烈的动手能力。孩子会利用各种机会哄骗老人,然后利用老人的信任而玩手机。尤其是以学习为借口,经常沉迷于手机游戏。老人看到孩子认真的坐在书桌前面,却不知道她早已沉浸在游戏之中。
(2)缺少情感的交流。老人不善于言谈,心情不好,不愿意和孩子有更多的交流。而孩子精力旺盛,愿意分享学校中的各种所见所闻。老人的精力有限,听到孩子喋喋不休的说话感到厌烦,会以粗暴的方式制止孩子的分享。久而久之,孩子不愿意分享,压抑的情感只有通过手机游戏释放。
综上所述,从冰山理论视角下对农村沉迷手机现象进行个案研究,可以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注]本文为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BY【2023】G137号)“冰山理论视角下特殊学生沉迷手机游戏个人研究”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