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工伤保险制度创新与完善策略研究
丁兰刚
河南省固始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4665200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新职业、新业态不断出现,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工伤保险制度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与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工伤保险制度的创新与完善策略,通过分析当前工伤保险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改进对策,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促进生产安全,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关键词:新时代、工伤保险、策略
引言:
工伤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罹患职业病的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生活保障和经济补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断调整,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案发数量及种类日益增多,对工伤保险制度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工伤保险制度创新与完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代背景下工伤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
1.1 立法层次与制度环境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动保险制度的建立到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大发展,尽管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伤保险法律体系,但立法层次相对较低,目前的《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较笼统、不全面,其他配套政策碎片化明显,具体政策的执行力度也有待加强。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现行制度在应对新型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方面存在滞后性,无法完全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1.2 覆盖范围与参保率
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仍然较窄,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率较低。在一些偏远不发达地区,由于执法不力,用工单位为节约用工成本,不参保成了常态,这不仅影响了工伤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发展,也限制了更多劳动者无法正常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劳资双方纷争不断,社会矛盾突显,诉累与了职工维权成本增加。
1.3 认定程序与赔付效率
因劳动关系用工的复杂性,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和进城务工农民工普遍性,工伤认定程序较复杂、周期较长,制度的设计造成司法救济程序性和复杂性存在,影响了工伤职工的赔付速度和劳动者的满意度。同时,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政策存在差异,赔付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完全匹配,部分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难以获得均等充分的保障。
1.4 预防与康复机制
有效的工伤预防可以降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分散用人单位的用工风险,减少损失降低社会成本;工伤康复可以更好地恢复和提高受伤职工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尽快回归社会重返工作岗位。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在预防与康复环节还相对比较薄弱,缺乏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康复手段,增加了社会保障负担。
二、国内外工伤保险制度比较分析
2.1 国际经验借鉴
2.1.1 德国模式
德国工伤保险制度以“预防、康复、赔偿”三位一体为特点,注重事故预防和职业康复。德国政府通过立法和财政支持,建立了完善的工伤保险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2.1.2 美国模式
美国工伤保险制度采用雇主责任保险和工伤社会保险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多样。其工伤保险管理机构职责明确,监管严格,确保了工伤保险基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2.2 国内经验总结
我国部分地区在工伤保险制度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开展工伤预防试点、扩大参保人员范围,积极推广“互联网+工伤保险”等申报待遇领取服务模式,方便了受伤职工维权,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实施的面较窄,需要引起重视,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三、新时代背景下工伤保险制度的创新与完善策略
3.1 规范立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3.1.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完善工伤保险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或修订《劳动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工伤认定、赔付标准、预防与康复措施等具体内容,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3.1.2 加强法律监督与执法力度
要建立健全工伤保险法律监督机制,加大人员和经费保障力度,加强对工伤保险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依法查处相关案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让守法企业受益,违法企业受罚,提高违法成本,确保工伤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
3.2 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参保率
3.2.1 拓展覆盖范围
将中小企业、服务型企业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逐步实现工伤保险的所有就业人员全覆盖。通过和财政资金的扶持、惠企助企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保,享受到政策的阳光。
3.2.2 提高参保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服务,将宣传范围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加强工伤保险政策的宣传,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守法意识。通过媒体宣传、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方式,让更多的就业人员了解工伤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3 简化认定程序,提高赔付效率
3.3.1 优化认定流程
规范工伤认定工作流程,细化责任分工,按照“放管服”要求,尽量简化证明材料,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简化工伤认定程序。采取首办负责一次性告知制度,采用一站式服务,多部门信息共享的方式,实现工伤认定的快速办理。同时,加强工伤保险信息化、系统化建设,建立工伤认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认定信息的实时共享和远程跟踪审核,提高工作效率。
3.3.2 提高赔付标准与效率
在工资标准确定、伤残待遇标准确定上进行统一完善,确定合理赔付标准,深入研究,出台具体规定,确保赔付金额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建立快速赔付绿色通道和优化赔付工作流程,有效缩短赔付周期,让工伤职工尽快获得工伤保险待遇。
3.4 加强预防与康复工作
3.4.1 强化预防措施
规划制度建设,完善工伤预防及康复治疗制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宣传教育等方式,促进企业加强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和日常职业病防治工作。实时建立职业危害作业网点及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跟踪管理,降低工伤风险,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3.4.2 完善康复体系
加强工伤康复体系建设,完善康复设施,为工伤职工提供科学有效的康复服务。推广针对矽肺病患者的全肺灌洗术等有效早期治疗方式,结合传统中医辨证治疗等手段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加强康复期职工的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工作,加大职业培训工作力度,帮助工伤职工重复信心,重返工作岗位。
3.5 创新管理手段与技术应用
3.5.1 引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现代科技技术,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等先进技术,对工伤保险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科学分析,提高工伤认定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通过数据深入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用工风险点和问题隐患,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具体政策提供支持。
结论
新时代背景下工伤保险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规范、完善、创新管理手段与技术应用等措施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工伤保险制度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伤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将在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谷彦芳,黄涵,赵海燕.新时代背景下提升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理性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20,(02):25.
[2]夏润彬.新时代水利水电施工行业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0.DOI:10.27144/d.cnki.ghbsc.2020.00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