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研究
彭玉龙
云南省烟草公司临沧市公司镇康分公司 临沧市镇康县 677704
摘要:烟草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的要求,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保证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与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相统一。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意识形态风险来源,剖析意识形态化解典型案例,结合烟草行业和基层工作实际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烟草行业;意识形态;防范风险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烟草行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的要求,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因此,如何将把意识形态工作同生产经营工作紧密结合,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值得我们积极思考。
1.意识形态风险的定义
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集合,它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而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当今世界较为流行的的意识形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
2.意识形态风险的来源分析
本课题将从教育领域、网络舆论、思潮冲击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我国意识形态风险的来源,为后续探讨防范化解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1教育领域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国的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因此,教育领域也是意识形态保卫战的重要阵地。
2021年新疆“毒教材”事件引发舆论风暴。于2017年落马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原厅长沙塔尔·沙吾提,自2002年起就领导组织犯罪集团,带头策划编纂包含暴力、恐怖、分裂思想等内容的问题中小学维吾尔语教材。
教材作为重要的教育媒介,却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成为化解意识形态的工具。境外势力联合理想信念丧失的干部,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妄图从教育领域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2.2网络舆论风险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流、娱乐、获取信息的方式经历了革命性的改变,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社交平台上充斥着海量的观点信息。这为个体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影响。以目前国内最火爆的短视频平台“抖音”为例,用户通过关注抖音帐号、翻看个人主页、视频内容、评论区等,就可以获取到各种丰富的信息,但同时也存在的一些涉及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的垃圾信息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丰富百姓娱乐生活的同时也被境外势力趁机利用,企图将国内的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变成极端思想滋生的土壤。在意识形态保卫战中,互联网已然成为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2.3思潮冲击风险
习主席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加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接受新思维的途径各异,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冲击,使得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如果说网络舆论是意识形态瓦解的外源性因素,那么思潮冲击则是内源因素。
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让大众有了更多了解国外的渠道。在此过程中,部分民众对国外有了一星半点的了解,当某些敏感社会事件发生时,部分人群就以偏概全,甚至添油加醋伺机抹黑国家政策。一些错误思想观点伺机冒头,出现了:丑化人民英雄、诋毁党的领袖、否定新中国取得的成就等不道德行为。
3.意识形态化解的案例分析
本课题将以苏联解体为例,简明分析该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以此为例,为加强防范意识形态化解的措施提供参考。苏联解体事件是20世纪末全球政治格局变化的重要里程碑,其深远影响不仅重塑了国际关系,也对意识形态的稳定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3.1改革的矛盾与意识形态的削弱
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开性”和“新思维”政策。这些改革初衷是为了挽救苏联面临的危机,却无意中削弱了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基础。“公开性”政策旨在增加政府透明度,允许民众对政府政策和领导人进行批评。这一政策在短期内促进了言论自由和社会开放,但随着民众批评的增多,苏联的意识形态权威遭到了质疑和挑战。“新思维”政策则试图通过外交上的宽松和经济改革来改善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国内经济状况。然而,这些政策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外政策的软弱和国内经济的恶化,使得民众对苏联体制的信心进一步下降。
3.2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随着苏联开放政策的推进,西方的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开始渗透进苏联社会。西方的政治、经济模式在苏联知识分子和年轻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得苏联的传统意识形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年轻一代开始质疑苏联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向往西方生活。
苏联解体事件提供了深刻的历史经验,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必须警惕意识形态的潜在风险。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优化政治体制和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4.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对策
本课题根据上述内容,结合上述分析和工作实际情况,为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提出以下几点切实可行的防范化解对策:
4.1强化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要强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意识。另外,意识形态风险的种类不同、根源各异,意识形态保卫战形式最严峻的是互联网战场。对此,平时我们要加强网络特别是行业单位外网的监管,运用新媒体技术,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及时地向民众发布官方信息,阻断意识形态舆情风险的传播。同时,行业干部职工在上网时也要加强信息甄别能力,拒绝涉及暴力、分裂主义的信息,并主动向平台举报此类信息。
4.2突出理想信念,牢牢守住守好新时代意识形态主阵地
加强理论武装,持续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体党员干部心中的认同感。思想方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全体职工的必修课,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强化学习成果,提高党性修养,彰显理论自信,突出理想信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到工作生活中,提高政治站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地捍卫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
4.3加强意识形态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根本在人才,根本靠队伍。在工作中,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建设“两烟”工作人才队伍的同时,也要加快意识形态人才队伍的建设。县局(分公司)以优秀党员核心,在组织职工、宣传职工、凝聚职工、服务职工中彰显榜样风范、凸显表率作用,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热情,推进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注重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5.结论
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融入企业中心工作,做好新时代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才能够保证国有企业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不断前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