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学生就业见习困境及对策分析

作者

王俭红

白城市暨洮北区人才交流中心 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其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发展,还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逐渐显现。其中就业见习作为大学生向职场过渡的重要平台,其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备受关注。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大学生就业见习困境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其推动大学生就业见习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大学生创造更多见习机会,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见习;困境对策

引言:当前大学生就业见习过程中存在政策解读与宣传不足、企业见习岗位有限、学生认知不足等问题,不仅严重失业大学生就业见习积极性与有效性,还影响大学生对职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就业见习不仅为大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平台,还为其提供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锻炼自身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见习,大学可更深入地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要求、发展前景,从而更加明确未来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一、大学生就业见习困境成因分析

(一)政策宣传不到位,政策执行缺乏监督

现阶段,政府或相关机构推出的就业见习政策并未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导致许多大学生对政策了解不足,甚至完全不知情,不仅使大学生错失参与见习的机会,也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部分企业虽然提供见习岗位,但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待遇不公、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解决,进一步加剧大学生就业见习的困境。

(二)企业见习岗位有限,岗位质量参差不齐

企业作为就业见习的主要提供者,其见习岗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见习机会和效果。目前许多企业提供的见习岗位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大量大学生的需求,岗位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岗位可能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或重复性工作,缺乏挑战性和成长性,对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帮助不大。更有甚者将见习生视为廉价劳动力,给予较低的待遇和较差的工作环境,使大学生对见习岗位产生抵触情绪,进一步加剧见习岗位的供需矛盾。

(二)学生认知不足,缺乏职业规划

目前多数大学生对就业见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就业见习只是学校安排的一项任务或一种形式上的经历,缺乏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的态度。同时,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模糊不清,导致在选择见习岗位时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认知不足和缺乏职业规划的状态不仅影响大学生在见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也限制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见习困境的有效对策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针对政策宣传不足的问题,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构建多元化的政策宣传网络,加强在社交媒体、高校就业网站、在线论坛的宣传力度。通过发布政策解读、成功案例分享、专家访谈等内容,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和参与。针对大学生群体,设计符合其需求和兴趣的宣传材料,通过调研了解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困惑,制定针对性的宣传策略,举办就业见习政策宣讲会、在线直播讲座、互动问答等,使政策信息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政策执行监督方面,构建包括政府监督、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在内的多元监督体系,政府监督主要关注政策执行和合规性和效果,企业自律则要求企业严格遵守政策规定为见习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待遇和环境,社会监督则鼓励公众、媒体等社会各界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氛围。同时,建立问责机制对政策执行不力或违反政策规定的企业和个人,依法进行问责,通过公开曝光、行政处罚、法律追求等方式,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二)增加优质见习岗位,规范岗位位置质量

通过政策引导与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设立更多的见习岗位,政府可出台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积极参与见习计划的实施,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差异化设计,确保政策公平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见习岗位解决方案。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设计预制相匹配的见习项目,确保见习内容与大学生的专业背景、职业规划紧密结合。在增加见习岗位数量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岗位质量的提升,制定严格的见习岗位质量标准,明确见习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技能要求、薪资待遇等,基于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进行制定。此外,建立见习岗位评估机制,通过对见习生的工作表现、技能提升、职业发展方向进行综合评估,了解见习岗位的实际效果和价值,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益参考,不断优化见习项目,提高见习岗位质量。

(三)增强就业见习重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应将就业见习纳入必修或选修课程体系,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指导等形式,向大学生普及就业见习的重要性、目的、流程、注意事项,并邀请企业导师、行业专家走进校园,分享职场经验和见习心得,激发大学生对就业见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加强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分析,组织定期的就业市场调研活动,收集和分析行业趋势、企业需求、薪资待遇等,为大学生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在选择见习岗位时作出更加明智的选择,避免盲目跟风和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岗位。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高校应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定位,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价值观等,从而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和目标。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教授职业规划的方法和技巧,包括SWOT分析、职业路径规划等,要求职业规划专家、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见习困境的接续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执行监督机制,从而提高大学生对就业见习政策的认知和参与度。同时,企业应不断增加优质见习岗位,规范岗位位置,提高岗位质量,确保见习机会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具有实际机制。而高校应重视就业见习教育,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自我认知,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见习的困境,为其顺利进入职场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显扬.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4,(26):177-180.

[2]孙一丹,李小林.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困境及对策建议[N].安徽科技报,2024-09-11(013).

[3]熊艳英.乡村振兴人才视野下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的探讨[J].市场瞭望,2024,(17):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