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研究
李影
南京市浦口区星甸小学 211803
摘要:教学评一体化作为新型课堂模式,把教授、学习、评价深度融合,形成有机整体。这一整合让教学流程摆脱脱节困境,更加连贯顺畅,师生得以高频互动,构建活跃课堂氛围。在“双减”语境下,该模式能够减少冗余负担,助力学生收获优质学习体验,契合减负提质的教育导向。鉴于此,本文将聚焦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深入剖析其必要性,并系统阐述实践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革新提供思路,助力达成高质量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必要性;实践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是启蒙学生语言素养、培育人文精神的关键学科。回顾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学习、评价往往相互割裂。教师多把精力放在知识单向传输上,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的空间,而评价仅仅作为学习结束后的简单查验。这种各自为政的状态,致使教学缺乏连贯性,难以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习问题,也就没办法系统、全面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应运而生,它着重将教学、学习、评价各环节深度融合,构建起动态循环体系。如此一来,为深陷困境的小学语文教学找到了突破口,引领其朝着高质量教育稳步迈进。
一、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必要性
(一)契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其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且学习行为多受兴趣影响。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摒弃了以往冗长的知识讲授,而是把评价融入趣味教学活动中,通过即时反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像是在识字教学中,传统的单一讲解方式枯燥乏味,而在一体化模式下,教师就可以设置“汉字猜猜猜”等游戏。学生参与游戏时,教师观察其反应并评价学习难点,顺势引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使知识在趣味互动中被学生自然吸收内化。
(三)弥补传统教学碎片化缺陷
以往的小学语文课,教学方式较为零散,拼音、字词、课文分段等内容被分开讲授,彼此之间缺少连贯性。这样一来,学生很难构建起系统的知识网络,学习效果大打折扣【1】。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则强调全局规划,紧扣单元主题设定教学目标,让教学活动紧密相连,评价也全程贯穿。就拿描写四季的单元来说,先引入季节相关古诗,唤起学生感知;课上大家分享对季节的印象,深化理解;最后创作季节短文,完成输出。全程依据既定目标评价学习过程,把知识碎片整合起来,助力学生梳理单元脉络。
(三)提升教学精准性与效能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与评价相互孤立,二者缺乏联动,教师难以精准察觉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学常常陷入盲目状态。而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截然不同,课堂提问、课后作业、阶段性测验都成了洞察学生学习状况的有效手段。它们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表现,无论是知识掌握漏洞,还是技能运用短板,都能迅速呈现。就像习作课,学生初稿一旦出现问题,教师马上就能知晓,随之针对性辅导,及时纠错,节省教学时间与精力,让教学节奏紧凑、高效前行。
二、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精准锚定一体化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还能将零散的语文知识巧妙串联,这与小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发展规律适配,杜绝教学内容出现或深或浅、难易失衡的状况。落实到实际操作,教师首先得深度钻研课程标准,把各学段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能力要求梳理清晰,搭建起系统的知识能力框架【2】。同时还需要下功夫挖掘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五年级上册的民间故事单元,精准定位复述故事、体悟民间文化特色这类目标。与此同时,学情调研也不可或缺。可以利用问卷、课前小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学习起点。通过这样有的放矢的调整,保障教学目标既覆盖全体学生的共性需求,又兼顾个体差异,为后续顺畅教学筑牢基础。
(二)情境创设驱动学习
小学生正处在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思维活跃,直观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对直观、具象化的场景有着极高的敏感度。通过情境创设,能够让抽象知识与具象场景相互交融,理解的难度便会大幅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随之高涨,自然而然更积极地投身课堂学习,这和当下强调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不谋而合。落实到实际教学环节,教师不妨从生活场景中挖掘素材,巧妙创设情境,并将教学评一体化融入其中【3】。就拿教授记叙文来说,教师可以模拟校园运动会、家庭聚会这类学生熟悉的场景,学生瞬间代入相应角色,真切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有条不紊地梳理事件发展脉络。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全程留意学生表现,实时观察学生情感捕捉是否精准、条理梳理是否清晰,进而灵活调整后续引导策略,精准评估学生叙事能力的提升情况。此外,多媒体资源也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得力助手。像是在讲解古诗词时,就可以配上古色古香的山水风景画面,再搭配悠扬婉转的朗诵音频、视频,古韵氛围立刻扑面而来。置身于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更易体悟诗词的意境之美。此时,教师借助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密切关注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为后续优化教学、精准评判学生诗词鉴赏水平收集详实可靠的依据。
(三)任务链串联学习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任务链能整合零散的学习内容,梳理成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的流程,与小学生逐步发展的认知规律相适配,契合教学评一体化的需求。并且任务链还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起稳固“脚手架”,助力学生找准学习方向,主动探寻知识关联,激发内驱力。实际教学时,教师需要紧密围绕既定教学目标拆解任务。以写小动物作文教学为例,起初布置观察小动物外形特点的任务,教师现场观察、提问,了解学生观察是否细致,即时点评反馈;接着让学生搜集动物的习性,并组织小组分享,相互评价资料的准确性与丰富度;随后进入到写作阶段,教师需要抽样批改,点明优劣;最后在润色成篇阶段,可以开展全班佳作评选,从内容、结构、语言多维度综合评价。各任务依难度进阶,前序为后续奠基,构成连贯逻辑链,全程贯穿评价,持续优化教学与学习效果。
(四)构建全程动态评价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愈发受到重视,这让传统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弊端尽显。以往那种总结性评价,多是在教学活动临近尾声时才登场,这种滞后性使其作用大打折扣。它无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偏差,不能适时给予助力,学生只能带着疑问和错误继续学习,学习效果难以保障。相较而言,动态评价契合教学评一体化要求,它能实时反馈,如同敏锐的监测器,精准捕捉学生学习进程里的每个关键瞬间【4】。像是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时刻保持观察,在学生发言、参与小组讨论时,能够敏锐捕捉细节,当场点明出彩之处与存在的不足,然后再搭配口头表扬、加分激励等手段,让学生即刻知晓自身表现,激发学习热情。此外,教师也可以将课后作业分层设计为基础、拓展、挑战等不同难度,然后再依据学生作业完成状况撰写针对性评语,为学生指明后续提升方向,让学生清楚努力路径,维持学习的紧迫感与内在驱动力,推动学习不断进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绝非简单流程拼凑,而是深度融合教学各要素,重构教学生态。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理念革新、能力进阶,持续打磨教学设计、优化评价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机,让每个孩子在一体化滋养下,收获扎实语言功底、灵动思维、高雅审美与深厚文化底蕴,为终身学习奠基。
参考文献
[1]李爱群.“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4,(01):69-71.
[2]李筱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应用[J].作家天地,2023,(30):99-101.
[3]王利.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应用[J].嘉应文学,2023,(17):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