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采煤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
郑帅
陕西建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采煤技术逐渐成为煤矿开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详细阐述了智能化采煤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智能开采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数据监测与传输系统等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深入分析了其应用实践过程中的技术要点、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推动煤矿开采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1.智能化采煤技术的关键构成
1.1智能开采设备技术
(1)采煤机智能控制技术
采煤机的智能调高系统通过安装在机身的各类传感器,如激光测距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实时采集煤层厚度与顶板压力信息,利用内置的控制算法自动调整滚筒高度,确保截割过程中能够精准地沿着煤层顶底板运行,有效避免割顶割底现象,提高煤炭采出率。
自适应截割技术依据煤岩硬度变化,自动调节截割参数,如截割速度、牵引速度等,以保证采煤机在不同煤质条件下的高效稳定运行,降低刀具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刮板输送机智能技术
采用智能张紧系统,通过监测刮板链的张力变化,自动控制张紧油缸的伸缩,保持刮板链处于合适的张紧状态,减少链条跳齿、断链等故障的发生概率,提高煤炭运输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其故障诊断技术基于对电机电流、轴承温度、链条速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运用数据分析模型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评估,提前预测潜在故障,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便于维护人员采取针对性的维修措施,降低设备停机时间。
1.2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
(1)综采工作面设备群协同控制技术
基于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构建了综采工作面设备的集中控制系统,实现了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等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与协同作业。通过预设的控制逻辑和通信协议,各设备能够根据采煤工艺要求自动完成启停、速度匹配、位置联动等操作,确保整个开采过程的高效有序进行。
例如,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系统根据采煤机的位置信息,自动完成降架、移架、升架等支护动作,同时将支架的工作状态反馈给控制系统,实现对顶板支护的精准控制和实时监测,有效保障了作业空间的安全。
(2)运输系统自动化调度技术
在煤矿运输系统中,应用了自动化调度技术,通过安装在带式输送机、提升机等设备上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了对煤流的实时监测和运输设备的智能调速。根据煤仓煤位、皮带载荷等信息,自动调整运输设备的运行速度和启停顺序,避免煤炭堆积和设备空转,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耗。
此外,运输系统还具备故障自诊断和远程监控功能,一旦发生故障,系统能够迅速定位故障点,并将故障信息上传至地面调度中心,维护人员可通过远程操作进行初步处理,减少故障对生产的影响。
1.3数据监测与传输系统技术
(1)井下多参数高精度监测技术
在煤矿井下布置了大量的传感器,对瓦斯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温度、湿度、顶板位移、设备振动等参数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实时监测。这些传感器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信号处理算法,能够在恶劣的井下环境中稳定可靠地工作,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例如,瓦斯传感器采用催化燃烧式或红外吸收式检测原理,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到瓦斯浓度的变化,当瓦斯浓度超过设定阈值时,立即触发报警装置,并自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切断电源、启动通风设备等,有效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2)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技术
为满足智能化采煤对数据实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煤矿井下构建了高速光纤传输网络,采用工业环网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冗余性。通过网络交换机和路由器等设备,将井下各个监测点和控制设备的数据快速传输至地面监控中心,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远程监控。
同时,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采用了加密技术和防火墙等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确保煤矿生产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2.智能化采煤技术的应用实践
2.1智能化开采工艺流程
(1)割煤工艺
采煤机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指挥下,按照预定的采煤工艺参数进行割煤作业。首先根据地质条件和开采要求确定采煤机的截割路径和速度,在割煤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煤层变化情况,自动调整滚筒高度和截割角度,确保割煤质量和效率。同时,采煤机与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等设备保持紧密的协同作业关系,实现连续高效的割煤工艺过程。
(2)智能支护与放顶工艺
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系统根据采煤机的位置和顶板压力变化,自动完成支护和放顶作业。在采煤机割煤后,液压支架及时跟进,按照预设的支护程序进行降架、移架、升架操作,对顶板进行有效支护。同时,在放顶煤开采工艺中,通过对顶煤厚度、硬度、垮落步距等参数的监测和分析,智能控制放煤口的开启时间、放煤量和放煤速度,提高顶煤回收率,降低煤炭损失率。
2.2应用效果分析
(1)提高生产效率
智能化采煤技术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协同化作业,减少了设备的启停时间和故障停机时间,提高了煤炭开采的连续性和效率。与传统开采方式相比,工作面单产大幅提高,有效缓解了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增强了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提升资源回收率
智能开采设备能够更加精准地控制采煤工艺参数,根据煤层的赋存条件实现薄煤层、厚煤层以及不规则煤层的高效开采,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浪费。通过智能化采煤技术的应用,煤炭资源回收率得到大幅提高,对于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降低安全风险
数据监测与传输系统对井下环境和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远程操作功能,使工人远离危险作业区域,降低了瓦斯爆炸、顶板坍塌、机械伤害等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系统的故障诊断和预警功能能够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并进行处理,有效保障了煤矿开采的安全生产。
3.未来发展方向
3.1技术创新与突破
(1)智能化开采技术升级
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研究,进一步提升智能化采煤技术的智能化水平。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开采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实现开采工艺参数的智能优化和设备故障的精准预测诊断;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操作人员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远程操控体验,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2)智能装备研发制造
加大对智能开采装备的研发投入,推动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等设备向更加智能化、高端化、国产化方向发展。研制具有更强适应性和可靠性的智能装备,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操作精度和环境适应能力,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和能耗,逐步实现智能装备的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替代进口,提高我国煤矿开采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3.2人才培养与引进
(1)内部培训与教育
煤矿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健全职工培训教育体系,针对在职员工开展智能化采煤技术相关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操作训练,通过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学术交流、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智能化采煤技术的技术骨干和操作能手,为智能化开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外部人才引进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自动化、信息技术、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和高端人才投身煤矿行业,充实煤矿企业的技术研发和管理团队。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智能化采煤领域的专家和技术团队,开展技术合作和项目攻关,借助外部智力资源推动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快速发展。
结论
智能化采煤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资源回收率和安全生产水平,推动了煤矿开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未来,应持续加强技术创新与突破,加大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力度,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不断完善智能化采煤技术体系,推动煤矿开采行业向更加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敏.物联网技术在煤矿智能化开采中的应用[J].自动化应用,2024,65(12):253-255.
[2]李志鹏.智能化采煤现状及设备维护技术[J].当代化工研究,2024,(12):163-165.
[3]马春雨.煤矿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4,(11):34-36.
[4]陈希壮,王旭.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发展微探[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4,(07):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