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网络课堂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

杨喜秋 娄士扬 陈维莉

西平县高级中学 河南省驻马店市 463900

摘要:地理是高中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合理引入网络课堂模式,以便为枯燥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基于网络课堂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课堂模式;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时代下,网络课堂模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并在教育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受限于课堂时空,难以很好的呈现地理学科的魅力。而网络课堂凭借自身数字化、交互性等特点,为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地理知识探索,还能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的学习理解难度,提高教学质量。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认清这一点,积极探索合适的实施路径,为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提供助力。

一、基于网络课堂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意义

(一)拓展学习资源,开阔地理视野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师往往存在照本宣科的情况,一味的依赖教材组织开展教学,导致学生兴趣缺失,最终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而在网络课堂模式下,教师便能合理引入丰富的网络资源,只需要轻点鼠标便能带领学生畅游地理知识海洋,领略极地冰川的壮美、热带雨林的繁茂,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这样可以很好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增强学习自主性,培养探索精神

网络课堂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他们可以结合自身需求与进度自主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如痴迷天文的学生深入钻研宇宙演化网课;学习困难学生反复观看重难点微课。在课后,学生也能在线上平台上进行交流互动,实现知识的拓展。这样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独立探索与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成长。

(三)促进多元互动,提升协作能力

网络课堂的出现很好打破了交流的隔阂,不同地区的学生都能进行跨时空交流,分享自己家乡的相关案例,实现思维火花的碰撞。同时,师生之间也能实时进行互动,课上进行提问,课后及时答疑【1】。除此之外,通过网络学习分析系统,还能帮助教师更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然后基于此为学生针对性的推送学习资料,实现教学优化与调整,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基于网络课堂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网络课堂模式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合理进行情境创设,以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如在“大气环流”这一课程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虚拟场景模拟软件,带领学生走进知识情境中,感受大气环流的动态过程。这种沉浸式体验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仿若身临其境,更快地进入专注学习状态,进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得注重地理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基于此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如在“城市热岛效应”这节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收集本地城市的气温监测数据、卫星热成像图,同时还有不同时段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能源消耗数据等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一一展示。借助此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每天生活的城市,并且思考为何市中心温度总是偏高,夜间也难迅速降温?让学生从熟悉的早晚高峰拥堵、高楼林立的景象,去思考背后隐藏的地理原理。这样便能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更进一步。

(二)开展多元化互动,深化知识理解

新课改中强调课堂互动,而在网络课堂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认清这一点,组织多元化的互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组织学生在线进行课堂讨论便十分合适,以地域文化形成这一主题教学为例【3】。教师可以提前在直播课平台精心设计话题讨论区。开启直播后,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交流。有的学生分享家乡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从节日的起源传说、庆祝仪式,剖析背后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紧密关联,像海边渔村的丰收节,与渔业生产周期、海洋气候特点息息相关;有的学生则讲述家乡古老建筑风格,阐述其如何适应山地地形、利用当地建材,彰显先辈智慧。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并且还能从他人的分享中汲取新灵感,不断拓展对地域文化的认知视野。教师则需要加强关注,适时进行引导和归纳,提炼一些比较关键的地理要素。这样便能化被动为主动,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三)整合优质资源,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

网络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如果能够运用得当,能够为地理教学提供很大的注意力。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网络上的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不够内容却参差不齐。部分资料存在地理信息不准确、数据过时甚至观点片面等问题。这就得教师结合实际合理筛选与整合资源。教师要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繁杂的网络资源进行甄别。如在准备“板块构造学说”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面对网上五花八门的资料,教师首先挑选权威地质研究机构发布的板块运动模拟动画,确保知识的科学性;再整合不同学者对板块边界典型地貌特征的讲解视频,从多个角度加深学生理解。在筛选完成后,教师还需巧妙整合资源,使其符合教学逻辑与学生认知规律【4】。借助此,便能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系统性的学习,深化学生的理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实施精准化评价,保障教学质量

评价作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收官环节,肩负着总结学习成效、指引后续教学方向的重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网络课堂模式下,评价环节也应该积极做出改变。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数据驱动评价。网络课堂依托其强大的技术支撑,能够全方位、无死角地将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详细记录下来。从学生进入直播间的时间、课堂上的互动发言频次,到课后作业的提交时间、完成质量,乃至阶段性测试的答题情况、错题分布等信息,无一遗漏。之后,便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直观呈现学生的优缺点。如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章节知识学习的时候,报告清晰呈现出某位学生在理解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时领悟较快,但在运用原理分析具体区域案例时稍显吃力。针对此,教师便能围绕此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优化。对于学生的薄弱处,可以设计专项练习、补充拓展资料。这样便能很好实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地理课堂中有所收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网络课堂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教学变革,合理落实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在教育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加强对其重视,借助网络的力量重塑地理教学生态,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教学目标更加高效的达成。

参考文献

[1]郑景军,王晓霞.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基于成都"七中网校班"远端直播教学的模式[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1):4.

[2]左海燕."互联网+"时代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模式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3(9):0151-0153.

[3]牟伟晶,李娜,孔凯月,等."互联网+"时代下高中地理智能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00(013):P.152-152.

[4]甘新华.网络直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地理教育, 2020(S01):3.

本文系2024年度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的方法研究》课题编号【JJYKT241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