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析
吕前呈
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给排水工程对于建筑领域的各个项目人员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相关工作人员在实施给排水工作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极为繁多的,这样才能够切实保证建筑工程最终的呈现效果。本文对现阶段给排水系统构成环节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旨在帮助更多施工人员在实施给排水工作的时候,能够利用崭新的工作手段控制好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行业;给排水工作;质量控制
给排水工作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其所具有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项目的最终呈现效果。所以在进行给排水工作前,一定要对整个建筑项目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作,让给排水工作能够在长时间内保持较好的运作状态,进而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建筑具有更加优质的使用感受。这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也是一次极好的发展机会。
1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所采用的方法
1.1 建筑给水工程施工方法
1.1.1直接给水施工方法
在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这种施工方法的应用频率比较高。该施工方法的原理是,将建筑内部所连接的给水系统连接到安装在外部的供水管网上,使得给水系统更加完善。这种施工方法不同于其他的施工方法,虽然能够有效控制工程成本,但是由于建筑内部的储水功能不足,当外部管网存在缺水现象的时候,建筑内部的供水就会中断。
1.1.2设置水箱给水施工方法
这种施工方法是将安装在建筑外部的供水管网连接到建筑内部供水系统上,还要根据需要将一定数量的高位水箱安装在建筑高层位置,以为建筑内部居民用水。当处于用水高峰阶段的时候,供水管网的压力参数相对较低,不能为建筑内部居民供应充足的水,此时,水箱就可以发挥给水功能,保证供水的持续性,满足居民用水需求。如果不处于用水高峰阶段,安装在建筑外部的供水管网能够保持水压充足,这个时候,建筑各个区域都能够顺利给水。
1.2 建筑排水工程施工方法
1.2.1底板下沉排水施工方法
底板沉降排水是建筑排水施工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施工模式,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主要为两种,即整体沉降排水施工方法和局部沉降排水施工方法。其中的整体排水施工方法为下降施工方法,是将建筑中的其他房间作为参考,卫生间的楼板被整体下调300mm,根据这个高度对排水管进行合理处理,就可以有效连接其他外部排水管道。局部下沉排水施工方法基本等同于整体沉降排水施工方法,下调部分仅仅是卫生间楼板的部分区域。但是,由于这种施工方法很容易对建筑荷载造成干扰,所以,进行建筑排水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局部下沉施工方法要全面推广。
1.2.2后排水施工方法
这种施工方法就是在建筑偏上的部分沿着地面将排水管道敷设好,确保管道连接到建筑外部的立管上。之后采用装饰装修调整的方法隐藏管道到建筑内部的排水管道当中,使得建筑排水要求得以满足,同时获得良好的美观效应。
2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2.1给水排水施工图纸缺陷
给水排水工程图纸设计是在建筑及结构专业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往往会存在预留施工空间不足或未考虑施工误差情况,同时各专业设计之间缺少沟通和协调,甚至出现其他专业已调整图纸而给水排水专业未同步修改设计的现象,再加上设计过程中的套图、多次改图、赶图等原因,设计师未能有充足时间画图和审图,导致设计图纸存在缺陷和瑕疵。在进行给水排水施工时,就会产生先天性的质量问题。
2.2工程建设周期过于紧凑引发质量缺陷
现阶段建筑工程建设速度加快,各专业的施工衔接、穿插更为紧密,而又没有编制详细完善的施工计划,或未能及时对施工计划进行纠偏,造成给水排水工程施工与其他专业工程施工工序倒置,甚至不能与建筑工程施工同步进行,会导致一些问题,无法按照原有设计图纸施工。同时由于抢工期现象时有发生,也会存在对已施工的给水排水工程检查不严密,整改不完善现象,形成一些不可逆的瑕疵甚至是质量缺陷。
2.3给水排水系统质量不能满足生活需求
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生活给水排水的用量和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主要体现为高峰期给水用量大,二次供水可能出现水压及水量不稳定表现,以及深夜排水时噪声较大问题。
而如果遇到极端强降雨,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就会冲击排水管网,产生内涝。甚至雨水系统管网薄弱环节在受到冲击之后损坏,整个排水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3 提升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策略
3.1 采用标准化流程
为解决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实施先进的质量管理系统至关重要,其中核心是采用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流程意味着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从材料选择到施工方法,都遵循一套明确、统一的标准和程序。这不仅有助于确保施工质量,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浪费。在实践中,标准化流程可以通过引入国际或国家标准来实现。如,ISO 9001标准强调了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它包括对顾客需求的理解、领导作用的重要性、过程方法的采用以及持续改进的必要性等。
3.2 加强绘排水工程设计
为减少设计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设计师需与施工团队密切合作,深入了解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使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现场勘察数据,有助于设计师更准确评估现场条件,并在设计阶段进行相应调整。另一常见设计缺陷是忽略地理和气候因素。某些设计未考虑特定地区的气候特征,如降雨量和温度波动,可能导致系统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性能不佳。在多雨地区,排水系统需有足够容量处理大量降雨,而在干旱地区,则需考虑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设计师在设计给水排水系统时,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包括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利用气候模型和历史天气数据,可更好地评估这些因素对给水排水系统性能的影响。
3.3 提高施工阶段规范性
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施工阶段的不规范作业常由于监管不足引起。有效监管对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但许多项目因资源限制、监管人员不足或缺乏专业知识而难以实现。监管不足可能导致施工团队采取捷径,忽略安全措施,使用低质量材料和工艺,甚至忽视重要测试和检查,如管道压力测试和焊接质量检查。强化监管、提高监管人员数量和质量,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工具对提高工程质量至关重要。紧迫工期可能导致施工团队在时间压力下忽视质量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分配可能迫使团队在不理想条件下工作。项目管理中的沟通问题,如设计变更未及时准确传达至施工团队,也会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确保项目管理有效性和高效性是关键。
3.4 数据驱动的改进方法
另一个有效的对策是采用数据驱动的改进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收集和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如工作进度、材料消耗和质量检查的结果,用于识别问题、优化流程和提升质量。数据驱动的方法使得决策过程更加客观和准确。通过分析不同施工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控制记录,管理层可以发现最佳实践和潜在的风险点,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于预测和预防问题。通过分析历史数据,管理团队可以识别出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模式和趋势,然后采取预防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涉及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阶段。为提升工程质量,不仅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还需要关注设计阶段的细节,保证施工过程的规范性。监管不足和管理上的漏洞是导致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监管和提高施工团队的技术水平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利桂莲.新时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有效对策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2(26):85-87.
[2]高艳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析[J].房地产世界,2021(10):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