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分析
黄江涛
52012219960815227X
摘要:本文聚焦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深入探讨其中的控制要点,涵盖施工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材料与设备管理、质量控制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同时,剖析当前存在的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资料管理混乱和部门沟通不畅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旨在提升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整体水平,推动建筑行业的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控制要点;优化措施
一、引言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达成预期目标的关键环节。它通过对各种技术资源的合理调配与有效运用,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以及成本效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环境下,强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已成为建筑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控制要点
(一)施工图纸会审
施工图纸会审是工程精准实施的首要保障。各参与方共同审查图纸,从建筑布局到结构细节,考量是否合规与合理,如空间布局的实用性、梁柱结构的承载能力等。重点关注各专业图纸的协调,排查水电、通风等线路与结构有无冲突。提前解决尺寸、标注及专业碰撞问题,为施工提供精准无误的图纸,减少错误与返工,控制成本并推进进度。
(二)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是连接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涵盖施工流程、质量标准与安全要点等多方面信息。如混凝土浇筑,交底需明确振捣细节、质量验收规范以及安全防护措施。以钢筋工程为例,要详细说明钢筋型号、间距及绑扎要求,确保施工人员准确理解,避免因技术偏差引发质量与安全问题,保障工程质量与人员安全。
(三)施工材料与设备管理
材料质量决定工程品质。采购时依设计筛选供应商,考察信誉与产品质量,合同明确质量指标与检验标准。进场严格检验,如检测水泥强度、钢材性能,不合格材料退场。存储依特性分类,防受潮、变质或损坏,建立出入库台账,严控领用,防止浪费与挪用,保障材料合理使用与成本控制。
设备正常运行助力工程推进。选型综合工程规模、工艺与场地条件,选择适配型号规格。使用定时维护计划,定期检查,培训操作人员,严禁违规操作,防止设备损坏与事故。合理调度,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如优化多工序设备调配,减少闲置。
(四)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工艺控制
遵循施工工艺标准是质量稳定的核心。各工序制定操作规范与质量要求,砌墙规定砌筑方式与灰缝标准。关键与特殊工序设质量控制点重点监控,如防水卷材铺贴监控基层处理与粘贴细节,通过旁站监督与抽样检测纠偏,确保工序质量达标,筑牢工程质量基础。
质量检验与验收
完善质量检验制度把控工程质量。依工程与进度定检验计划,明确项目、方法、频率与标准。采用多样检验法,原材料抽样、重要部位无损检测。工序完成及时验收,合格进入下道工序,不合格记录整改后复查,形成闭环管理,保障工程质量可控且符合要求。
(五)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关键。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职责,细化到岗到人。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开展讲座、案例分析与技能演练,提高安全意识与自保能力,如新工人三级教育与特种作业专项培训。做好现场防护,设警示标志、防护栏杆与安全网,如高处临边防护与危险区警示。定期检查与排查隐患,建台账并按 “三定” 原则整改,消除隐患,预防事故,保障施工有序。
三、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建筑企业技术管理制度存有漏洞,技术交底制度粗放,内容不全、监督缺失,导致施工人员技术领悟偏差,易发生质量问题;质量检验制度执行松散,标准不明、方法欠妥、过程敷衍,使质量隐患难以及时察觉与化解;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虚浮,责任含混、措施不力、检查排查浅表,致安全事故频发。
(二)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技术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技术水平有限、实践经验短缺,对新技工艺材料认知不足,技术难题应对乏力。且部分人员责任心淡薄,工作态度懈怠,对技术管理轻慢,损及管理成效与工程质量。
(三)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混乱
部分施工企业忽视技术资料管理,资料收集迟缓、整理失范、内容残缺、签字盖章缺漏。如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与试验报告缺失,资料整理无序,逻辑紊乱,给工程验收与后期维护徒增困扰,工程质量亦难追溯。
(四)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畅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多部门多专业,需紧密协同。然实际施工时,部门间沟通阻滞,信息传递滞后,各自为政,引致施工进度延宕、质量下滑、成本上扬。如技术部门制方案未广纳意见,采购部门购材料未与施工对接,施工部门遇问题未反馈,皆致问题悬而未决,工程推进遇阻。
四、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完善技术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需立足自身,构建合理制度,明确管理流程、标准与方法。技术交底制度要细化流程,明晰各层级责任与时间节点,强化监督考核,确保交底涵盖工程各关键要素,让施工人员准确掌握技术要求,减少失误。质量检验制度需确定科学标准、方法,明确检验项目、频率等,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养与管控,通过检验报告机制及时反馈结果,对不合格项严格要求返工,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应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将其与利益挂钩,完善操作与检查制度,强化现场监管,消除隐患,同时健全应急预案与救援体系。
(二)加强技术管理人员培训
内部培训定期开展,邀请专家或经验丰富者分享经验、组织研讨难题,助力知识交流。外部培训选派人员学习前沿技术与理念,鼓励参与行业活动,拓宽视野。实践锻炼安排人员深入现场积累经验,促使理论与实际结合,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继续教育也要积极推动,支持管理人员提升学历、考取证书,增强行业竞争力。
(三)规范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企业要重视起来,设专人负责资料工作。建立资料管理制度,明确流程、标准和要求,确定收集范围、时间节点与责任人,保证资料及时完整。规范整理方式与格式,按施工顺序分类整理,确保内容准确、逻辑清晰。加强审核与检查,建立严格机制,定期清查资料,纠正偏差,提升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与责任心。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化存储、查询与共享,提高管理效率,为工程验收和维护助力。
(四)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建立定期沟通会议制度,由项目经理等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参与,共同商讨进度、质量、安全、物资等问题并制定方案。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信息化打造管理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实时共享与传递,涵盖多重要模块,便于各部门操作。明确部门职责与工作流程,避免推诿,建立协作机制,凝聚合力。同时加强团队建设,增进部门间了解与信任,营造良好氛围,促进沟通协调顺畅,保障工程稳步开展。
五、结论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处于核心关键位置,对工程建设的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精准把控施工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材料设备管理、质量管控与安全保障等要点,是工程顺利推进、质量达标与安全无虞的基石。当下技术管理面临制度漏洞、人员素养差异、资料管理无序及部门协同障碍等问题,而完善制度体系、强化人员培育、规范资料整理流程、促进部门紧密交流协作等优化策略,能够有力提升管理效能。这不仅助力建筑企业赢得更多经济效益与良好社会效益,还将推动整个建筑行业迈向高效、安全且可持续的新征程。未来,持续探索创新技术管理路径,方能适应多变的市场格局与技术革新潮流,为打造卓越建筑工程筑牢根基,引领建筑行业在时代浪潮中稳健前行,绽放新光彩。
参考文献:
[1] 张艺文.数字化+物联网技术在桥梁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24.
[2] 冯康.浅谈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011):000.
[3] 张少波.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J]. 2023(12):292-294.
[4] 赵伟伟,杨伟.探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3(1):4.
[5] 商秀苗. "探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 互动软件 6(2023):1585-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