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究

作者

徐通

长子县第七中学校 山西省 长治市 0466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性。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内涵与理论基础的阐述,分析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包括小组构建、任务设计、课堂组织等方面,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与数据研究其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成绩、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总结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中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学习兴趣;项目式学习

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探索,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多种能力。然而,其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仍有待深入研究与验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构建知识体系;社会互赖理论,强调个体在合作群体中的相互依存关系促进学习等。

二、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1.小组构建

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一般以 4 - 6 人为宜,确保小组内成员能够优势互补,小组间具有可比性。

2.任务设计

任务应具有开放性、挑战性和可操作性。例如,设计探究性数学问题,如“探究二次函数在不同参数下的图像与性质变化规律”,让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规律并展示成果。

3.课堂组织

教师先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各小组,适时提供指导与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不同见解。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或质疑,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三、小组合作学习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1.学习兴趣方面

以某中学班级为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一学期后,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对数学学习“非常感兴趣”和“较感兴趣”的学生比例从之前的 30%提升到了 50%。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动性与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习成绩方面

对比分析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后班级数学成绩,平均分有了显著提高,从之前的 70 分左右提升到了 75 分左右。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尤其是在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时,学生能够集思广益,提高解题能力。

3.合作能力方面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发现学生在沟通交流、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等合作能力上有了明显进步。例如,在小组项目式学习中,学生能够自行分配任务,如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并能有效沟通协作完成项目。

四、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不均衡

部分小组出现个别学生主导讨论,其他学生参与度低的情况。例如,在一些小组中,数学成绩较好、性格外向的学生往往成为核心,而成绩较差或内向的学生发言机会较少。

2.教师引导不到位

有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未能及时关注各小组进展,不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有效指导。如在探究数学定理证明时,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方向,导致部分小组讨论陷入僵局。

五、改进策略

1.加强小组建设

定期开展小组内部反思活动,让学生自我评价在小组中的表现,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与调整。同时,教师可根据小组合作情况适时调整小组人员构成。

2.提升教师指导能力

教师要加强学习,深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与规律,提高课堂组织与引导能力。例如,参加相关教学培训,观摩优秀教学案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六、构建更加符合新时代教育要求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1.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核心目标是从多维度、多层次来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加重视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体系下,评价内容不仅包括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还融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实践等环节。通过教师、同伴以及自我评价等多角度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2.提高学生对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认同度

自我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反馈机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和自我认知,但目前许多学生尚未培养起这种能力,导致自评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受限。此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使得评价过程更加复杂,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不同评价方式所产生的数据,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否及时、准确,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和进步,是评价体系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构建更加符合新时代教育要求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成为当前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七、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又有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都肩负着独特的角色与任务,他们需要竭尽全力为团队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处理团队中的矛盾和冲突。

互助合作学习要求每位学生积极参与,默契配合。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攻克难题,从而更快地掌握数学学科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和责任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团队中帮助他人即是成就自我,提高班级凝聚力。

结语:

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成绩和合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有效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不断优化小组构建、任务设计、课堂组织以及加强教师指导等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有效性,使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晨.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 数学教育研究,2023, 35(4): 45-52.

[2] 刘洋, 王晓峰. “双减”政策对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教育科学研究, 2021, 37(6): 95-98.

[2] 陈刚.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 42(10): 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