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吴浩
130185198608141333
摘要:为解决建筑质量问题,规避安全隐患,保证建筑房屋质量,给人们舒适的居住体验,本文将基于实例分析法,以龙岩二中高中部图文艺术中心及食堂宿舍楼项目为研究对象,介绍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措施,分析施工常见问题(桩体问题,钢筋问题,导管问题),并聚焦施工问题成因,以施工准备、护筒埋设、钻孔、泥浆调制、清孔、钢筋笼制作安装、砼浇筑、后注浆等层面为切入点,提出针对式施工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技术应用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吻合。
关键词:建筑房屋工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0引言
在沿海地区建筑工程中,因地质条件不同,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程技术,它的运用不但可以降低结构的震动,而且可以大大改善结构的承载能力,因此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工程所用来加固地基。由于其工艺比较繁琐,若不能严格按程序进行,将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对工程建设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冲击。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1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概述
1.1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广泛地用于工程建设中,又称为桩基础工程。在一般情况下,钻孔灌注桩会起到承载的功能,从而推动工程按照预定的进度进行。钻孔灌注桩与其他桩基础技术相比,具有很好的抗震性。由于其工程隐蔽程度高,对其安全的需求也比较高。根据不同的护墙形式,可以将其分成全套和钻井型。从工程实际情况来看,采用钻孔灌注桩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而在铁路、建筑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应用[1]。
1.2钻孔灌注桩的优势
1.2.1稳定性好
在实际工程中,采用钻孔灌注桩法可以显著提高建筑基础的稳定性。通过劈裂、压实等工艺,提高了土地强度。由于各地区、地质情况的不同,导致了土体特性的差别很大,所以在采用这一技术时,必须保证其质量满足实际使用要求[2]。
1.2.2成本较低
与以前的施工方法比较,钻孔灌注桩法在技术上具有更高的应用前景,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远高于常规方法。本技术适合各种不同的地质情况,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完善。采用此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施工时间,减少投资费用,提高项目的施工质量,提高项目执行的效果,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
1.3安全性高
将钻孔灌注桩技术大规模推广到施工中,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加固土间的紧密结合来达到加固基础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渗透作用,使地基与桩身之间的紧密结合得到加强,以提高施工质量和稳定。
2钢筋砼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
基于全生命周期工作推进视角来看,致使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成品质量受到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多,具体如下。其一,桩体问题。受施工地势影响,桩建造完毕之后,呈现的桩基稳定度可能存在一定区别。此外,受作业人员施工技术水平的限制,在推进环节,如若人为操作不当,使得导管埋入位置与其存在偏差的话,也会加大桩基断裂等质量通病发生的可能,于建筑稳固度优化提升方面十分不利。其二,钢筋问题。基于价值输出视角,建筑房屋工程中钢筋安装位置若存在偏差,也极易加大结构完整度输出。经总结致使此问题出现,主要是受材料品质以及材料强度的影响。如若在建材购买环节,工作人员就忽视钢筋运送放置问题,缺少外力保护,极易使得在未投入建设时期,就出现不可控的钢筋变形问题,进而加大钢筋位移、钢筋变形等问题出现的可能,严重对工程质量输出价值造成降低。其三,导管问题。导管安装、导管使用也会对整个建筑结构平稳度造成影响。如若在施工落实环节导管受外界因素制约,如施工人员技术不熟练等,也易加大导管形变发生的可能,使得钢筋砼灌注桩施工质量较差,并间接对建筑物安全稳定性造成影响。
3解决策略
3.1施工准备
为保障施工作业一次成型,施工前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在具体落实期间,作业人员需着重将关注重点放在场地平整、放线测量两方面内容部署上。首先,针对场地平整而言,要充分结合现实作业需要,对自然地面实现定制式挖填处置,以此保障施工要求能够得到更切实满足,以本案例为例,本案例工程挖填期间,为避免出现挖填形状不规则等问题,就积极采用方格网法实现对应式分块计算,助力工作输出效能更加满足初期设计需要。其次,针对测量放线这一工作而言,考虑到其主要肩负着明确桩基轴线、桩基标高、桩基具体方位等重任,故而为保障测量数据更为精准,不会因数据差的存在,而使得桩基精准度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本案例决定积极构建精密的测量控制网,以此为基石,快速且精准地测量出各个独立桩基的中心点,并通过生石灰弹线等手段二次测量,最终定位出桩径的具体方位。
3.2护筒埋设
桩基位置梳理明确之后,便可有序推进护筒埋设工作落实。本案例在实现埋设工作期间,为保障内容部署一次成型,不会因二次返工问题的出现而拖慢工程工期,就有意识将关注重点放在护筒制作、埋设优化部署之上。针对护筒制作环节统一选取厚度为8~10mm左右的钢板,并结合现实土质状况进行定制时护筒长度设置,有效保障最终所呈现的护筒长度都能够满足工程钻孔需要。而针对埋设工作践行而言,为严防浇筑被严防砼浇筑期间,浆液会随着钻孔四周流出对土层处理效能造成制约。本案例则严格要求埋设完毕之后,地面露出长度≥200mm。此时,为保障位置误差并不存在,还决定统一对护筒位置精度进行测量,保障所有位置误差均小于50mm,一旦存在不符合要求的状况,立即反应,及时进行定制式调整。
3.3钻孔
针对钻孔工作而言,本案例决定统一采用冲击钻实现定制式钻孔,有效保障在高压气流冲击成孔的手段接入之下,即使较小直径的钻杆也能够被顺利送入孔内之中,完成快速无阻碍钻孔工作。与此同时,为优化钻孔输出性能,本案例还自觉地加强对钻孔推进环节施工技术部署的重视,旨在通过全生命周期施工性能的优化把控,确保最终输出的成孔质量更佳,后续各项操作都能够更加快速地展开。就钻孔前期这一实践阶段而言,主要是计划将关注重点放在施工现场实况掌握之上,并因地制宜地制定施工作业方案,确保在有效的施工部署之下,后续的钻孔工作能够顺利就位。就钻机安装这一实践阶段而言,则决定实时对孔口中心与水平面二者的相对垂直度进行控制,时刻保障其≤10%,为孔内水位时刻处于标准化规定范围提供可行空间。
结语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设工程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在高层建筑工程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只有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才能保证施工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工程实践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灵活、噪音低、振动低,同时,对建筑工人的技术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在复杂的工程环境中,采用灌注桩施工技术,既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又能提高工程质量,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健夫.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4,21(5):84.
[2]张建春.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3,25(31):170.
[3]卫发中,冯勇田.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2015,36(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