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大单元主题下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策略初探
王丽雅
厦门市集美区英村小学 福建省 厦门市 361021
摘 要:跨学科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而语文课程也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且语文学习和跨学科学习都是由课堂延伸到课堂外的学习实践活动,都具有开放性。因而语文学习本身就具有跨学科的特点。跨学科学习拓展了语文学习知识面的广度,延伸了语文学习理解的深度,同时凸显了核心素养下语文学习的新要求。在核心素养语境下我们要重新审视跨学科学习。在大单元主题下,结合六个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跨学科教学的要义,顺利开展跨学科教学。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大单元主题;学科整合;核心素养;教育创新
引言:跨学科学习体现了当代语文学科学习观的变革,弥补了了以往学习中出现的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过程同质化、思维培养浅表化、学习评价单一化的实践缺点。突破了传统学科间的壁垒,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有机结合,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学习空间。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知识体系,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本文将深入剖析跨学科学习理论支撑,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分析其对学生认知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的积极作用,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一、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意义
跨学科学习着眼于语文学科学习观的转变。当今世界各国注重学生“4C”关键能力培养,包括创新和革新能力,审判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等。以上能力通过单一学科无法完成,在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常常需要面对新颖的问题和挑战,这促使他们跳出传统学科的框架,进行创造性思考。跨学科学习,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主题下跨学科学习教学策略与实施
在实施跨学科教学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协调者。教师需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跨学科项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并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桥梁。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教学设计能力。跨学科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综合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应积极探索跨学科教学的实践路径,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个性化发展。
(一)把握标准,轻钢挈领
1.立足课标,基于学情
正确把握跨学科学习的四个方面的标准,跨学科学习包括学段要求、学习内容、教学提示、学业标准,注重学段之间的跨学科知识衔接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螺旋上升。每个学段的要求、学习内容、教学提示、学业标准都不一样。教师要站在宏观的角度,统筹安排每个学段这四个方面的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基于不同学段的学生生活经验,落实每个学段跨学科学习知识层级和能力层级的要求,提炼出相应的跨学科学习主题,做好学段间跨学科学习知识层级和能力层级的衔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跨学科学习知识和能力的螺旋上升式发展。笔者2022年版课标中的跨学科学习内容进行了梳理,以明确学段间的关联。(见表1)
2.整体把握,以评促教
同时也要立足核心素养,确定跨学科的学习评价目标。根据学段要求和学业质量两方面来制定适合各个学段的跨学科学习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学段相关联的大单元学习主题,可以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各项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注重衔接,豁然开朗
1.立足语文教材,寻找跨学科学习的切入点
“跨学科学习”要基于学习的本质,学生的需求、整体与人的需求,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个体生活和学科知识为基础,以语文学科为主导,将其他知识融入。在教学中依托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课后习题、小练笔、习作、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模块,提炼跨学科学习的主题,立足语文学科本位,辐射其他学科,确定跨学科学习的切入点。
2.依托语文教材,着眼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点
跨学科学习指向真实的生活情境,在某个大主题下,活动形式都来源于生活。例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参加学校、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参观物质文化遗产,关注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第三学段覆盖的生活面更加广博。从二年级下册识字板块《中华美食》出发,以“探索中国美食,感受餐桌文化”为大主题,展开跨学科学习,让学生做一道菜,品尝一道菜,或者拍下发现的中华美食。感受中华美食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融合了语文、道德与法治、美术、信息技术、劳动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民俗文化。
3.跳脱语文教材,挖掘校本课程的特点
语文跨学科学习应调动学校内的各个学科资源,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形成跨学科学习的共同体才能支持语文跨学科学习的顺利展开。比如六上《多彩的活动》习作,以“绳彩飞扬,翰墨飘香”为主题,举办一年一度的跳绳大赛,在赛前“学习倡议书”,赛后记一次活动并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成联动式的跨学科学习形态。
(三)精心设计,锦上添花
1.转变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让活动发生。
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单一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老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的单线任务。这会造成学习资源、学习方法、探究精神、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以及之前提到的“4C”能力的欠缺,阻碍其发展。所以教师应该从问题驱动转向任务驱动的语文课堂。教师提出大单元主题,在下面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同时融入跨学科知识、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给与技术支持,争取家校、社会资源的支持。如:“设计未来火车票,小小火车票探究”主题,下面设计六项学习任务,五项学习活动学习任务一为认识火车票,用多种方法识字。学习任务二为分角色深入体验。学习任务三为追根溯源,畅想未来车票。学习任务四为唤醒经验梳理关键信息。辐射其他语文实践活动,融入了语文、数学、美术、信息、科技等知识。创设真实而有效的语文学习情境,提升生活能力,激发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2.关注跨学科学习的个体差异,让学习发生。
在实施跨学科教学策略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每个活动都能够促进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跨学科学习中获得成长。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跨学科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不仅能够增强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面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适应性。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力,以及能够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教学技巧,从而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结语:
本文通过对大单元主题下跨学科学习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实践意义及其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积极影响。通过实证研究,我们认识到跨学科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未来,教育工作者应继续探索和完善跨学科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23,35(6):112-115.
[2]周涛.跨学科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32(4):89-92.
[3]刘颖.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分析[J].教育导刊,2021,29(7):65-68.
[4]徐鹏。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教育科学出版社[M]。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
[5]王潭娟,徐鹏.义务教育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结构关系及教学建议[J]。语文建设,2022(6):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