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

作者

杨栋钰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土门镇六官坪小学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的现状与挑战,探讨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有效优化阅读策略,并结合具体课堂实例进行实践应用的分析,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指出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文本选择不当、学生阅读兴趣不足等问题。接着基于新课标提出了优化整本书阅读策略的措施,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堂互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理解能力,通过课堂实践,探讨了这些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强调了语文教师的指导作用和教学设计的灵活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新课标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的现状分析与挑战

当前小学语文教育在整本书阅读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困境和挑战,语文教师和学生对于整本书的阅读目标缺乏明确的认知和规划。在传统的课文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更注重的是单篇文章的教学,而忽视了整本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鲁宾逊漂流记》为例,虽然这篇课文涉及了冒险、孤独、智慧等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但由于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细节讲解,导致学生对于整本书的情节线索和人物发展缺乏整体的认知。很多学生在阅读时,更关注书中的单个事件,而未能将这些事件串联起来,形成对全书的理解。

在学生层面由于阅读策略的单一和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讲解过于详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培养。在《鲁宾逊漂流记》的教学中,虽然学生能够记住一些具体的情节或人物,但他们对书中的主要主题和深层次的意义却往往缺乏深刻的理解。课堂中,许多学生倾向于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知识,而缺少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过程。由于缺乏对整本书结构的把握和长时间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低,无法产生持续的阅读动力,整本书阅读还面临着文本选择的问题。以《鲁宾逊漂流记》为例,这本书的篇幅较长,内容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六年级的学生尚未具备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和阅读耐性,导致他们对整本书产生了抗拒心理,教材中的内容虽然具有文学价值,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兴趣引导和情感共鸣,难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二、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的优化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中的不足,基于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采取更为科学和灵活的策略来优化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特别是要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骑鹅旅行记》为例,语文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整本书的阅读框架,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如在教学《骑鹅旅行记》之前,通过课前导读的形式,设计一些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比如“如果你能够骑着一只鹅去旅行,你最想去哪里?你希望旅行中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这样的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为后续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够形成对整本书内容的初步了解,进而激发他们深入阅读的兴趣。

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和讨论。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表面理解,更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书中的人物、事件以及其背后的思想内涵,比如在《骑鹅旅行记》的教学过程中,设置情境,让学生从主人公的视角出发,思考旅行中的困难与挑战如何影响人物的成长,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的冒险与勇气,深入的思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整本书的主题,提升他们的阅读深度,此外,语文教师还应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通过分阶段的阅读任务设计,帮助学生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比如可以在教学《骑鹅旅行记》的过程中,将整本书分成几个部分,鼓励学生在每个部分阅读后进行总结和讨论。只有不断探索与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在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优化后的整本书阅读策略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鲁宾逊漂流记》和第6课《骑鹅旅行记》为例,在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突破文本阅读的难点,促进了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深入理解。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对书中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互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情节发展,还能够体会到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成长,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起到了引导和支持的作用,而学生则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发挥了主体作用。

在《骑鹅旅行记》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步骤引导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首先,在读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兴趣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比如通过提问“如果你骑着一只鹅旅行,你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冒险?”或者展示书中的插图,激发学生对主人公旅程的好奇心,并为即将开始的阅读设定期待。接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思考。每读完一部分教师可布置任务,比如让学生记录主人公在旅行中遇到的困难、情感的波动、以及他如何克服挑战。同时,安排小组讨论,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交流和理解人物的成长,帮助他们深入分析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旅程的意义,在读完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读书分享会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分享对故事主题的思考,讨论主人公的成长与变化,并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这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对整本书的理解,也锻炼他们的表达和思辨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坚持读完书,还能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思考和探索的主体。

结论: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的优化和应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两篇课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优化后的阅读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升他们的理解力和批判性思维。在课堂实践中,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活动的设计,合理运用分段阅读、问题情境创设等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书本内容。同时,语文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方小娟.“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J].江西教育,2023,(42):68-69.

[2]王秀兰.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C]//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素养教育成长计划.中小学语文素养建设与学科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二).福建省漳平市语文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2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