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园林绿化树如何防治病虫害

作者

李宏图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工作站 吉林 通榆 137200

【摘要】园林绿化树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为市民提供了休闲与放松的空间。然而,病虫害的侵袭对园林绿化树的健康生长构成严重威胁,影响景观效果,甚至导致树木死亡。本文探讨了园林绿化树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分析了常见病虫害类型及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包括预防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旨在为园林绿化管理者和养护人员提供实用的病虫害防治指南,保障园林绿化树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园林绿化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已成为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园林绿化树作为城市绿化的主体,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困扰园林绿化树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会降低树木的生长速度,影响其观赏价值,严重时还会导致树木死亡,给城市绿化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加强园林绿化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探索有效的防治策略,对于维护城市绿化成果、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园林绿化树常见病虫害类型及发生原因

园林绿化树常见的病虫害类型有许多,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环境和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管理方法以及人为因素等。

(一)常见病虫害类型

1、病害。主要包括叶斑病、溃疡病、根腐病等。这些病害通常由真菌、细菌或病毒引起,导致树木叶片枯黄、枝干腐烂、根部受损,严重时影响树木生长甚至死亡。

2、虫害。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介壳虫、天牛等。这些害虫通过吸食树木汁液、啃食叶片或枝干,削弱树木的生理机能,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二)发生原因

1、环境因素。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等环境条件有利于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病虫害的繁殖,气候干燥时植物更容易受到感染。

2、管理不当。浇水过多或过少、施肥不当、修剪不及时等管理上的疏忽,会降低树木的抗逆性,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错误的管理方法,如过度修剪和机械伤害,会增加树木患病的风险。

3、外来物种入侵。一些外来病虫害由于缺乏天敌,在新的环境中迅速繁殖,对本地园林绿化树构成严重威胁。

4、酸性土壤、缺氧以及缺乏钾、磷、氮等营养元素会削弱树木的抵抗力,使其更容易生病。

5、树种单一和生物多样性差。单一的树种配置不利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

综上所述,在园林绿化管理中,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以保障树木健康生长。

二、园林绿化树病虫害防治策略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一)预防措施

1、科学种植。选择适宜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种植,提高树木的适应性。

2、合理管理。根据树木的生长习性,合理安排浇水、施肥和修剪等管理措施,增强树木的抗逆性。

3、卫生清洁。定期清理枯枝落叶、修剪病弱枝条,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场所。

4、检疫监测。加强对引进苗木的检疫,防止外来病虫害的传入;同时,定期巡查树木,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二)物理防治

使用阻隔装置,如塑料环、阻隔带等,以阻止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对土壤进行高温处理,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

1、人工捕杀。对于数量较少、易于发现的害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进行控制。

2、诱杀害虫。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特性,设置诱虫灯、诱饵等,诱杀害虫。

3、阻隔法。在树干上涂抹粘虫胶、设置阻隔网等,阻止害虫上树或下树。

(三)生物防治

引入病虫害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利用微生物菌剂等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油、井冈霉素等,来防治病虫害。

1、天敌利用。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如瓢虫、寄生蜂等,通过生物链的作用控制害虫数量。

2、生物制剂。使用微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生物多样性种植。通过种植多种植物,构建复杂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四)化学防治

将农药与种子混合搅拌,以防治病虫害。将药剂直接注射到树干中,以防治病虫害。将熏蒸剂施用于密封的温室或仓库中,以杀灭虫卵或昆虫。

1、合理选择农药。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2、科学用药。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用药,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避免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3、交替用药。为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进行防治。

(五)农业防治

轮作制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数量和危害程度。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叶、病枝和病果等,以减少病源。

(六)综合防治

在防治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做到既经济又有效。

三、综合防治策略的实践应用

在城市园林绿化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将预防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治体系。具体实践中,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树木的生长状况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灵活选择防治方法。例如,在病虫害高发季节,应加强巡查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在树木生长旺盛期,应注重科学管理和卫生清洁,提高树木的抗逆性;在病虫害发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防治方法,确保防治效果。

同时,应注重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于园林绿化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如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技术进行病虫害监测,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虫害新品种,提高树木的抗逆性;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病虫害的智能化防治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树病虫害防治的水平和效果。

园林绿化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种植、合理管理、卫生清洁、检疫监测等预防措施,结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应注重技术创新与应用,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园林绿化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将更加注重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为城市绿化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简介:李宏图,男,汉族,1987 年7 月1 日 出生,吉林通榆人,现任职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工作站,研究方向为为营林生产、园林设计、森林资源管护以及森林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