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标准化工地建设

作者

吴彩芳

临沂兰发置业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伴随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的同时,对建筑项目质量管理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化工地建设作为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逐渐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和实践探索。通过构建规范化、标准化和高效化的施工管理体系,标准化工地建设为建筑工程质量的全方位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总结建筑工程施工中标准化工地建设的意义,结合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建筑工程标准化工地建设的实施路径,进而为建筑工程标准化工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地建设

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对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保障起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标准化工地建设,要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

1建筑工程施工中标准化工地建设的意义

①使工程质量得到更大保障。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采取标准化管理措施后,可全面管控各道工序以及各项施工细节,减少隐患,从而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在建筑工程中采取标准化管理策略后,有助于打造高品质的建筑,为人们的日常居住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模式正逐步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升级。采取标准化管理措施后,有利于发挥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价值,能以较少的资源投入高效建设质量达标的建筑。②降本增效。在标准化管理模式下,全面关注建筑工程的各项生产要素,采取全方位的管理措施,可合理调配工程资源,减少材料浪费,相比粗放化管理模式,在降低成本方面其具有突出优势。同时,得益于标准化管理策略的实施,能规避窝工现象,提高工程施工效率。③保障工程活动如期进行。建筑工程标准化管理模式强调对工程施工项目的科学规划和对施工进度的动态管控。在日常施工中进行细致的管理,可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确保各项工程活动能够按计划在指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同时,由于规避了工期延误问题,可避免额外的成本投入,对业主及相关利益者均有益。

2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一些建筑工程项目中,缺乏明确的、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和程序,组织分工不明确,不同项目之间存在差异,项目管理方法和流程不一致,缺乏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导致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混乱,项目团队不清楚应该遵循哪些程序,导致决策滞后、资源浪费和项目进展延误。同时,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管理规定和标准缺乏统一性,导致质量和安全问题,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标准,导致工程质量不稳定,甚至可能危及工人和公众的安全。

2.2管理方式存在一定问题

近年来,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层出不穷,促进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然而,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引入,在取代传统管理思想的同时,也带来了受传统思想影响的问题。例如,传统管理采用综合管理模式,在制定管理目标和计划时往往忽视对实际施工情况的分析。因此,理想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差距,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无法得到充分发展。此外,由于国内建筑企业管理人才的缺乏,经常出现一人多角色的情况。这导致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管理,影响了管理的有效性。

2.3施工管理技术水平不高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中,参建单位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工艺水平不高,管理团队和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和工具,建筑行业新型技术推广应用不足,导致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受到影响。不足的技术水平和措施导致项目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使项目变得低效并导致成本超支,以及缺乏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技术导致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对工程质量和工人的安全构成风险。

3建筑工程标准化工地建设的实施路径

3.1制度与流程保障

制度与流程保障通过建立标准化施工管理流程,可以对各环节进行系统性梳理和优化。施工管理流程的制定需要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从前期准备到竣工验收,每一阶段都需明确目标、任务及具体实施路径。施工前期,通过方案审批、技术交底与物资准备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减少潜在问题的发生概率。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流程开展材料验收、工序检查及安全监测,所有环节的数据需及时记录并归档,实现过程透明化和责任可追溯。网格化管理模式则为现场标准化操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将施工区域划分为若干管理单元,每个单元设置专门负责人,具体落实安全生产、环境治理和质量检查等任务。

3.2设备与材料标准化

设备与材料标准化在在建筑工程标准化工地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暖通空调(HVAC)系统和给排水系统的应用中,标准化的实施对于确保系统的高效性与长效运行至关重要。HVAC系统的设计与安装依据相应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涵盖了系统选择、安装工艺、设备配置以及性能测试等方面。在给排水系统的标准化应用中,从管道的选择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每个环节都严格依照标准规范执行,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排放安全,避免因不符合规范的设计和施工导致后期的系统故障和浪费。因此,进行建筑工程设备与材料管理中的标准化工地建设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3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

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涉及多个方面的管理与实施,在安全技术交底方面,应在施工前制定完善的技术方案,并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准确理解操作要求与安全注意事项,同时针对不同工序和岗位进行专项培训,提升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防护设施的配置需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和工程需求严格落实,如临边防护、孔洞防护以及高处作业防护等,均应符合安全规范,材质与结构稳定可靠,同时定期检查与维护,避免隐患积累。针对绿色施工的要求,需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声污染,通过调整施工时间、使用低噪声设备和安装隔音屏障等方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扬尘治理需从施工工艺与管理方式入手,通过地面洒水、裸露土方覆盖以及施工车辆清洗等手段降低扬尘扩散。

3.4提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在建筑工程标准化工地建设中,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的核心,要求管理人员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决策能力。提高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与能力,必须有专门的职业训练与进修的机会,不断地学习与更新自身的知识,了解最新的经营理念与技术。同时,管理者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善于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此外,建造师也是建造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引入新的结构体系,使建造师具有较高的结构体系,从而使结构体系的整体性能得到较大地提高。在此基础上,还应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感,保证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建设工程的标准化管理离不开管理者与建设者们的技术与素质的提高,唯有不断地提高员工的素质与能力,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与效率,使工程顺利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标准化工地建设是一种系统性、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以及促进绿色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加强制度与流程保障、提高设备与材料标准化、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可以为工程施工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基于此,提高建筑工程的标准化工地建设对于企业的全面发展,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建设企业今后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彤,王捷.江苏省公路工程智慧工地标准化建设研究[J].工程建设标准化,2024(05):102-105.

[2]唐涛.高速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J].大众标准化,2023(10):7-9.

[3]张青玲.论公路施工项目工地试验室的标准化建设与管理[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3,4(0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