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策略

作者

李卫平

河北美术学院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前来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源于农耕文明,随着历史的迁移不断被灌注新的气息,现在的传统节日已经从封建思想和文化忌讳中脱离出来,成为了一种承载着民族思想、信仰、价值、理想等的群体活动。它凝结着历代劳动人民的情感和力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意志和精神,并以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历史记忆。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总书记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1、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文化软实力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在世界文化领域仍处于不利地位。从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一直在悄无声息地入侵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域,极具西方主义色彩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成为了许多年轻人追捧的对象,而国民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却悄然下降。中国文化传播的愿景是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全面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赢得更多国家和人民的尊重。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决定了海外语言教学是文化传播最有利的途径。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传统节日文化的多元要素,向学习者传授中国传统节日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让他们近距离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增进全球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2、汉语教学和文化教学密不可分

语言与文化在历史演变中彼此依赖、相互依存,语言的存在必须依附于社会和文化才是有价值的。许嘉璐先生指出“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特殊性的表现;理解语言的前提是理解文化,需要理解的语言越有深度,则需要理解的文化难度也就更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历史悠久,每个节日的每种节庆方式都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精髓所在。海外汉语学习者通过神秘有趣的文化故事了解中国节日的历史渊源,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更透彻地理解汉语的深奥含义。

二、中国传统节日与对外汉语教学

1、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要素的选取原则

1.1 全民性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受历史、区位、经济、宗教等因素影响,各地生产生活方式不同,节庆方式也有差异。中国作为多民族大国,节庆活动多样。以中秋节为例,汉族有走亲、赏月、吃月饼等活动,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骑马追月”、高山族“托球舞”等庆祝形式各异。因此,将中国传统节日引入汉语教学时,需选取当地民众接受且属中国主流文化的要素。

1.2 趣味性

对外汉语教学中,趣味性是吸引学生的关键。因相近地域节日文化也可能差异巨大,让汉语学习者快速理解并参与中国传统节日教学,需秉持文化要素有趣的原则。中国传统节日蕴含诸多佳话传说,如春节“驱赶年兽”“福倒福才到”等故事。教师可借这些故事让文化教学充满趣味。

2、汉语教学中引入传统节日文化的基本原则

2.1 以学生为中心

在汉语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从学生所在国的文化背景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首先,教师在进行节日文化教学前,应对所在国的国情、政治、文化等做好调研,尊重学生的母语文化,避免文化负迁移的产生[1],切勿因文化冲突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其次,教学内容与方法需具针对性。初、中级汉语学习者应遵循语言为主、文化为辅原则,依其汉语水平开展教学,随机穿插文化内容;高级学习者则需适当加大文化教学占比,通过文化主题课堂提升其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2.2 学用结合

汉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为此,汉语教师在编写教学方案、选取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学习者对汉语的学用结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语言情景,鼓励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汉语情景模拟中,既能创造怡情悦性的教学氛围,同时也能激勉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汉语学习效率[2]。

三、传统节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境

1、汉语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汉语教材中传统节日知识匮乏,词类单一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内容基本都是有关汉语要素的学习,中国传统节日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体现并不多。课文中真正以中国节日为主题的,也只是简单介绍了节日的有关词汇,极少涉及到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知识。导致学习者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语音、词汇和节庆活动上,而无法对节日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教材中相关知识的匮乏给中华文化的教学和传播带来了不小的阻碍[3]。

1.2 学习者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的渠道单一

中国传统节日种类丰富、活动多样,是数千年传统文化积淀的展示,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风貌与生活状态,反映“家和万事兴”理念及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但受地域、交通、交际等因素限制,许多海外学习者难以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只能依赖所在院校组织的活动。而因资金、物资、场地、时间等考量,仅少数院校举办小型简易活动,致使海外学习者虽对中国节日兴趣浓厚,却难有机会参与真正的欢庆活动。

四、针对传统节日教学的困境拟采取的对策

1、调整丰富教材内容

第一,丰富教材中传统节日的种类,展示多元化的民风民俗,体现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包括饮食习俗、欢庆活动、礼仪禁忌、文化起源、精神内涵等;

第二,重新整排教材内容,插入丰富多彩的节日图片,提升教材的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三,在教材中设置节日文化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4]。

2、改进创新教学模式

动机和态度在任何学习过程中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学校和教师应协力改进汉语教学

模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态度。首先,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传统教学法与创新教学法的有机结合,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的学习热情;其次,经常开展一些跨文化交际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消除文化偏见和文化歧视。

五、结语

在世界汉语教学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向世界人民展现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传统节日文化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如何将节日文化的深厚底蕴融入到汉语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发挥汉语教学的文化传播力,对汉语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丽丽.中国传统节日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D].郑州大学,2013.

[2]燕燕.对外汉语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的导入[D].河南大学,2015.

[3]于婷.中国传统节日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