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探究

作者

张猛

37083019920309223X

摘要:现阶段,建筑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力支撑起我国经济上、中、下游多方平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施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探究

引言

传统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建设需求,为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积极创新施工技术。本文将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推动建筑行业技术进步尽一份绵薄之力。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特点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改革不断推进,城市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升,建筑企业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土木工程建筑数量持续增加,建筑项目种类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趋势。然而,不同的工程项目中建筑施工种类存在一定差异,施工技术表现出多样化与流动化特点。

1.1多样化与流动化特点

不同建筑项目由于自身特殊性,施工技术需要跟随项目特性发生改变。例如,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充分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桩型,并考虑到单桩、群桩基等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在群桩的作业环境中,由于不均匀沉降问题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控制。

1.2受外界环境影响

大部分建筑施工项目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地理环境、风沙雨雪等自然因素可能会对工程施工造成很大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对施工进度的影响上,另一方面非常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提升。因此,建筑工程需要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优质的施工技术才能呈现出最佳的施工效果。

1.3施工技术的固定性

施工技术的固定性表现在施工工程要尽力保证施工技术不受环境影响,这是施工效果科学合理的保障。在建筑技术中存在多个环节,不同环节之间存有一定的联系,施工流程环环相扣,但是不同的施工环节所运用的施工技术不同,需要相互配合协调才能保障项目顺利开展。

2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2.1提升施工速度与施工质量

技术创新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施工速度,对于施工质量的实现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土木工程施工作业环境中,如遇到地理环境较差、基坑开挖较深而周围土地松散等情况,可以运用桩-桩-锚的支护体系,以灌注桩加预应力锚杆体系来完成支护工作。这不仅可以充分满足支护需要,还能同时完成承重任务,既提高了施工速度又降低了施工成本,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2.2解决施工难题

土木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施工地点与施工人员常常都是不固定的,用工人数多,人员更替频繁,并且还需要面临施工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专业技能有限等问题。施工人员常常由于施工内容的不确定性而缺乏工作积极性,这显然都不利于施工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技术创新可以突破施工技术的局限性,解决施工技术难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3满足现代化建筑需求

现代社会对于高层建筑、越江隧道、跨海大桥、深埋隧洞以及城市地铁、高架公路等工程建设,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例如,在高层建筑中,对混凝土浇筑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主要分为现场浇筑法和预制法。随着城市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相应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也越发受到重视,取得了相当大的提升。

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实践

3.1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施工已成为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趋势。绿色施工强调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如节能门窗、保温材料等。

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产生。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进行施工设备的供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2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创新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物的构件在工厂预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种建筑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施工速度快,缩短工期。

施工质量高,降低质量风险。

可循环利用,降低建筑垃圾产生。

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厂预制,现场组装,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3.3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应用无人机、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和远程管理。

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成本。

例如,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作业中,旋挖技术可以很好地确保成孔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3.4预应力技术的创新

预应力技术在土木工程整体的施工技术创新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主要指的是在预应力钢防护工作完成后,采用环绕包裹的形式来实现对混凝土构建的防护工作,并选择适宜的设备来完成对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在相关的技术创新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到预应力在极限状态下的表现,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依据其表现出来的负载需求来实施预应力的结构设计工作,从而有效地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土木工程构件裂缝甚至是变形的问题,以此来确保工程质量能够很好地满足使用需求。

3.5高性能混凝土与复合材料的创新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够适应复杂结构的需求。相比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还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

在土木工程中,复合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碳纤维增强塑料等,这些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例如,在桥梁工程中,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和复合材料可以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4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挑战与对策

4.1技术创新的挑战

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难以承担技术创新所需的费用。

人才短缺:技术创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持,而当前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人才短缺,特别是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更为稀缺。

技术壁垒:一些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受到技术壁垒的限制,难以在国内广泛推广和应用。

4.2应对对策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土木工程建筑领域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

突破技术壁垒: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突破技术壁垒,推动技术创新在国内的广泛应用。

结语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是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理念创新、引入新材料与设备、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发展智能化施工技术以及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论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张建江.居舍,2017(18)

[2] 论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张建江.门窗,2018(03)

[3] 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研究. 陈淑曾.建材与装饰,2018(30)

[4] 关于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研究. 孙开珂;沈阳;周志伟.节能,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