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作者

杨泱

河南瑞昇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的重要手段,也是节约建设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以及保障建筑工程安全的关键措施。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建筑工程类型的不断丰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更加凸显。文章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和方法,旨在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问题;策略

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使施工技术得到有效应用,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减少施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此外,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进建筑领域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从而有效提高行业竞争力,满足建筑业发展需求。

1 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提高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采取科学、妥善的措施对施工技术加以管理。在开展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企业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从而确保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另外,企业开展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解决突发问题,从而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以及效率。此外,企业通过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还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始终坚持科学化管理原则,建筑企业要对整个技术管理流程进行不断调整、完善。只有这样,工程建设所使用的施工技术才能与时俱进,工程的施工质量、效率等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承包商违规操作

现阶段,虽然我国建筑行业的招标市场环境日趋完善,但部分地区仍存在承包商借用资质以及非法转包等现象,部分承包商手上的业务资源是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的。这种非法获取业务资源的方式虽然可以使承包商获得高额的利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不利于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

2.2 施工技术使用不当

现阶段,由于建筑工程涉及的施工环节和施工技术较多,所以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较为困难。如果建筑工程施工所使用的施工技术不符合相关标准,那么工程的建设质量就难以达标,从而导致频繁返工现象。严重的施工技术使用不当,还会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建筑企业要想真正把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就要确保施工技术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现阶段,部分建筑企业仍然缺乏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制,以致管理人员尸位素餐、责任推诿等问题屡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技术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大打折扣,进而阻碍工程施工的开展,也无法有效保障工程质量。

3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策略

3.1科学、准确地施工

在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加强研判,并进行实地调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形成一份可行性报告,然后根据这份报告内容制订科学的施工方案。首先,施工人员应加强现场管理,研究各个施工环节,并掌握各项施工技术。在现场管理中,应清晰了解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特点,制订一个完善的施工方案,从而开展全方位的管理。其次,现场施工人员应当审查好建筑图纸,并核对校验图纸中的每一个细节,及时查漏,发现图纸中的问题,及时解决,管理人员应以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大局为重,检查校验好每一个施工阶段的图纸,审查关键节点,查看施工图纸是否存在技术和理论上的瑕疵,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规范,是否符合该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各个专业工种之间是否配合良好,尤其要审查各个专业工种之间的配合协调,因为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工作,各项内容环环相扣,互相联系,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使整个工程出现问题。在施工之前,工作人员应当与项目实施人员提前会审施工图纸,熟悉掌握施工图纸中的每一个操作步骤,一旦出现问题,应当提前进行内部自审,然后根据最后的结果第一时间告诉设计师和管理人员,并重新会审图纸,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处理,让工程顺利建设完成。最后,当更改施工方案时,需要开展评估工作,及时上报,在此环节,应得到各个部门的批复后方可动工,使建筑图纸与实际施工高度契合,达到最终的施工标准;还要将施工方案融入施工制度中,使每一项施工工作都能顺利对接。

3.2加强施工质量管控

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应当运用完善的措施提升管控质量,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一是增强合同意识,在签订合同前,委任专门的机构审阅合同文本,并在合同中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清楚列举出来,避免出现模糊不清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合同的管理,避免出现舞弊现象;在合同实行期间,应当加强监督,提升整体的监督质量,构建标准的合同机制,提升合同履行能力,有效解决问题。二是应当制定完善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良好的制度是施工开展的保证,制定施工管理制度,能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细节性问题,保证日常工作规范开展,施工人员根据施工制度开展工作,能减少失误,提升效率。三是应当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根据施工的进度制订一个详细的施工计划,并科学详细地计算好人工成本,在工程开始后,应安排好各个岗位的工作,避免出现窝工停工等不良现象。此外,还应增强工人的职业责任感,让工人能自觉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并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让施工人员将安全施工的理念牢记在心,并落实到行动中。

3.3优化施工步骤

建筑施工现场往往比较危险和复杂,因此应当制订标准的施工计划,并付诸实践。施工计划应融入每一个施工进程中,严格管控施工成本,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和沟通,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并评估好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结合实际情况制订良好的监督管理措施。另外,在验收工程时,应当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检查工程的每一个细节,及时改进不符合规范的地方,直到全部流程都符合标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3.4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原材料是施工的前提和基础,高质量的施工材料能提升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稳固性,因此必须加强施工材料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制订一个完善的材料采购方案,在材料采购前,应根据施工实际,确定材料采购的种类,然后调研市场上该种材料的价格,并筛选出质量和信誉可靠的材料供应商,多次派遣工作人员进行实地勘察,确定最可靠的供应商,争取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质量较高的材料,为后续施工打下基础;二是在施工现场,应管理好材料,根据材料的用途及品种,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将材料分类有序摆放,每一种建筑材料都应妥善放置。随着施工的推进,会经常变换施工场地,施工材料需跟随施工场地的变动而变动,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材料质量管理;三是使用完材料后,材料一般会有剩余,此时应当分类储存好材料,将材料放置到存储仓库,避免材料浪费,为后续施工打好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施工单位可以更加规范、高效地应用施工技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文章重点分析了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主要包括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机制、加强对施工技术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以及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旨在助力施工单位更好地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卞奕,李富贵.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技术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20):27-29.

[2]卢宏波,韩元青,梁滔.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9):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