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治关键技术与治理建议

作者

尹义祥

文山市坝心彝族乡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 663001

摘要:若想有效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种植活动,农业种植人员就须积极落实田间杂草的防治工作,重点关注混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杂草防治关键技术和治理措施,也是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治理和防范效果的关键。基于此,文章以云南省文山市坝心乡坝心村为例,依托田间试验,从化学防控、农业防治和生物治理等角度,全面探讨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治的有效措施,推动区域大豆、玉米的长效种植,提升其种植效益。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田间杂草;防治治理

引言

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大豆、玉米在我国各区域内得到大规模种植,但在大豆、玉米种植活动中,其带状复合种植田中的杂草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广大种植户。杂草的快速生长和蔓延,不仅会抢夺大豆和玉米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和水分,导致大豆玉米生长发育速度缓慢,同时还会给农田生态环境带来恶劣影响。所以,采取科学且具有针对性的杂草防治技术和治理对策,是提高大豆玉米产量品质,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

1.合理使用化学防控技术

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治治理活动中,相关种植人员及农业工作者需在明确了解大豆玉米种植生长特征和区域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选择相适配的化学防控技术。化学防控技术的应用大多是在大豆、玉米播种之前的3~7天内进行,常用的化学防控措施包括在田间喷洒草铵膦,或使用立清福除草剂等。以文山市坝心乡坝心村为例,为检验化学防控技术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治治理活动中的效果,该区域于2024年7月1号正式开展了围绕立清福除草剂的大豆玉米复合带状封草技术试验,该试验为期56天,在初次用药后的20天,也就是2024年7月20号,对立清福除草剂的效果进行回访,回访结果显示:其除草效果显著。而在用药后的第56天,再次对除草效果进行回访,回访结果显示:大豆杂草防控效果突破98%,玉米杂草防控效果则大于95%。由此可见,以立清福为代表的除草剂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治治理活动中展现出了极为突出的优势,该除草剂不仅药效持续性较强,而且用药安全程度较高,可适用于不同区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的方式。除此之外,若在大豆、玉米播种之前,未针对带状复合种植田中的杂草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后期则需根据田间杂草生长的实际情况,在大豆种植阶段混合喷洒精喹禾灵和灭草松,在玉米种植阶段混合喷洒苯唑草酮和灭草松。

2.高效应用农业防治措施

所谓农业防治措施,简而言之便是从田间管理和农田工作等角度入手,依托现代化技术的辅助,有效减少杂草给农业种植和农田养护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1]。一般来说,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田种植活动正式开始前,需做好土壤的翻耕和旋耕,以此降低杂草生长的概率,为大豆玉米的正常成长提供优良的环境[2]。其次,需密切关注日常杂草的处理,做好田边杂草清理工作,在挑选大豆玉米种子时,也尽量选择品质较高,且颗粒相对饱满的种子,防止因种子质量不达标而产生的出苗率下降。最后,在深耕过程中需有效提升玉米模拟秸秆还田量,进而减少杂草的大面积增长和大规模蔓延,除此之外,还需对种植密度和间作比例进行科学调节,在优化大豆玉米种植比例搭配的基础上,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选择种植密度和间作比例时,必须综合考量所处区域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和杂草种类等因素。

3.加强生物治理实践

生物治理方法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治理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使用生物天敌、天然化合物和病原微生物对杂草进行控制,不仅能满足农业生态环保化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优化杂草的治理效果[3]。比如,某些昆虫可以取食特定的杂草,对杂草的生长造成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中常见的豚草为例,某些蛾的幼虫便以豚草为食,且一旦进入豚草繁殖季节,这些蛾的幼虫便也会大量繁殖,其食物便是豚草,所以可通过引入蛾的幼虫来对豚草的蔓延生长速度进行控制。除此之外,部分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的引入则能感染杂草,让其产生病害,杜绝其正常生长和快速蔓延。所以,可利用微生物资源积极研发各类生物农药,通过新型生物农药,对杂草的生长造成抑制作用,或直接将其杀死[4]。与此同时,部分生物农药会对杂草的叶片组织造成极大破坏,直接引发杂草死亡,而某些生物农药则可阻碍杂草的光合作用,让其正常生长受阻。但需注意的是:在选择特定的生物防治方法时,需重点关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的农田环境和农田的杂草种类,还需综合考虑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防止因滥用生物治理方法而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防控技术、农业防治措施和生物治理方法都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控和治理活动中常用的措施。为充分优化杂草防治效果,广大种植户需聚焦于区域大豆、玉米种植实践,在提高农田管理水平,科学选用各类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减少杂草的生长和蔓延,进一步提升大豆玉米的产量品质,实现区域农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  陈仕红,江兆春,何秀龙,冉海燕,叶照春.几种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效及安全性的影响[J].杂草学报,2024,42(02):63-68.

[2]孙秀振.信息化视域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治应对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4,44(14):64-65.

[3]  毛奇,闵红,张国彦,徐永伟,马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除技术集成试验[J].杂草学报,2024,42(01):56-61.

[4]  赵钰琦,王健生,周瑞雯,聂韦华,江丰,史琳烨,张晓艳,吴佳文,谢洪芳.不同除草剂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防除效果初探[J].现代农药,2023,22(05):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