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用“半条被子”初心续写新时代故事

作者

彭珍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 湖南省郴州市 423400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老人的这句话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也阐明了我们党的为民初心。

一、回溯“半条被子”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决定长征北上抗日。11月,中央红军长征突破了粤北韶关的第二道封锁线后,来到了汝城县沙洲村进行首次修整。当时,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宣传,当地群众对我们党和红军不够了解,大家都纷纷逃到山里躲起来。但在家的徐解秀发现红军不扰民、军纪严,有着优良的作风,便邀请屋檐下的三位女红军借宿到自己家中。三位女红军看到徐解秀家中非常简陋,便拿出了仅有的一条行军被,同徐解秀母子一起合盖。几天后,红军部队要出发了。临别时,三位女红军执意要把被子留给徐解秀,徐解秀坚决不同意,在推来推去僵持不下之际,一位女红军拿出一把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一半硬塞给徐解秀,并对她说,“大姐,我们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仗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床新被子”。徐解秀眼含热泪,收下了这半条棉被。之后,徐解秀就时常坐到村口、望向远方、盼着红军,想着他们还活着吗?他们还会回来吗?遗憾的是,三位女红军却再也没有回来。

二、“半条被子”故事挖掘的曲折过程

时间过去了50年,这个故事深深地埋在徐解秀老人的心里,静静地躺在历史的长河中。1984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经济日报》社驻云南记者站的负责人罗开富,在重走长征路时,发现了“半条被子”故事。当时,年过八十的徐解秀见到罗开富记者,第一句话就是:“你能见到红军么”,罗开富说能,紧接着徐解秀又问,“那你帮我问问,她们说,打败了敌人要来看我的呀!”徐解秀向罗开富缓缓讲述了五十年前她和三位女红军的故事。五十年过去了,徐解秀大姐已经变成了徐解秀阿婆,但她还惦记着女红军,惦记着共产党对她的好,她对罗开富说,“虽然这半条被子让我吃了点苦,但我也明白了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我现在已经有被子盖了,只盼她们来看看我。”应徐解秀委托,罗开富写下《当年赠被情谊深,如今亲人在何方》一文,刊登在《经济日报》上寻找三位女红军。文章一登出,就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尤其是邓颖超、蔡畅等参加过红军的女战士非常关注此事,她们购买了一床崭新的棉被,托罗开富送给徐解秀。但遗憾的是,当罗开富背着被子赶到沙洲村时,老人却于几天前过世了。老人没有盖上红军送来的新被子,终其一生也没有再见到惦念几十年的三位女红军。

三、用“半条被子”初心续写新时代故事

“半条被子”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虽小,但意义重大;情节简单,但内涵丰富。首先年过八十的徐解秀老人用朴实的话语说清楚了“什么是共产党”这个深刻道理,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的为民初心。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其次,这个故事用简单的情节说明了“共产党人的力量源自于人民”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一条被子剪两半,军民鱼水情深就有了生动表达。徐解秀老人时常告诉后辈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这也成为他们家的家训一代代传了下来。正是因为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苦难走向辉煌,并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第三,这个故事还用温情的基调激发我们共产党员要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和其他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相比,半条被子故事是一个温情而不悲情的故事。故事以一种有温度的方式,带我们回望了长征悲壮的历史,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这激励着我们共产党人即使身处在和平、富足社会的今天,仍旧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三湘大地上,就有着这样一批批平凡却又不普通的人物,他们是湖湘儿女的榜样,更是时代的楷模。如2022年度“感动湖南”年度榜样人物、湖南好人留守儿童“大家长”朱细芬、李亚东夫妇,这对“80后”夫妻毕业后来到汝城县的大山深处,刚去时,学校有139名学生,加上他们俩,老师才4人。看着简陋的学校,他们暗下决心:既然来了,就要把学校建好、把孩子教好。夫妻俩一扎就是12年,而他们自己的小孩,却在相隔百公里的地方由爷爷奶奶照看,某种程度来说,自己的小孩也是“留守儿童”。但是,为了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他们甘愿在“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倾心育桃李,践行着为民初心。最美护林员

再如汝城县电信局退休职工、汝城县志愿者(义工)联合会创始人朱硕杰。多年来,朱硕杰一直默默无闻地帮助着身边有困难的人。从1979年起,他无偿照顾泉水镇城头村孤寡老人何从发;1982年,送邮件时发现向东村朱会君家中起火,他毫不犹豫的率先冲进火海救人。1988年冬天,他路过友谊河坝时,听到有人在水中呼救,就跳下河将其救上岸。2005年一天晚上,他发现马桥中学一学生在骑车回家途中,被障碍物撞倒。朱硕杰立即打120求救,陪同伤者来到医院,并为其垫资办理了住院手续方才离开……在汝城,一说到他,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他为“朱劳模”。在他的带领下,全县的志愿者会员从几十人扩大到八万人,下设爱心协助、社区服务、环保绿化、爱心捐助等10个小组。朱硕杰也因此先后荣获郴州市道德模范、感动郴州人物、“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最美志愿者”、“湖南省优秀绿色卫士”、“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中国好人”。朱硕杰说:“我们不能只当生活的旁观者,要做文明的参与者”。

还有在汝城县南洞乡,有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她把一位干部的名字和电话号码刻在神龛上,把照片挂在灶王爷旁边,当神一样供奉。为什么这位干部在老太太心中份量这么重?原来,老太太叫何明英,本来有三个儿子,但在她丈夫因病去世后不到一年,小儿子外出打工突然失踪,二儿子出现严重精神病,孙子也由于家庭困难想辍学。接连的变故让她饱受打击,甚至多次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干部叫帅小松,是中国中铁到汝城挂职的副县长,2016年跟何明英结成帮扶对子后,先是积极帮她申请低保和产业入股分红,让她生活得到保障;又将她二儿子送入医院治疗,并帮助申请办理特困人员救助;还为她家申请危房改造,建了60多平方米的新房。更让她感动的是,帅小松多次上门,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苦口婆心劝她孙子复学,还把中铁给自己的扶贫补贴拿出来资助她孙子就读,解决了她家的后顾之忧,最终她的孙子安心复学,并成功考上大学。现在,何明英的日子越来越好,心情也越来越开朗。可以说,在她心中,帅小松就和传说中的神一样,改变了她一家人的命运,这才会把他的照片和灶王爷挂在一起,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党和干部的感激之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忘初心”就要时刻铭记“半条被子的温暖”的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坚定责任担当,让“半条被子”的初心永留心中,让红色的革命精神永远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