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

尤书林

青田县高湖镇小学 浙江 丽水 323908

摘 要:论文尝试讨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包括其普遍性、学生参与度及合作效果,并探讨了教师指导策略和课堂管理现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明确学习目标、优化小组结构、设计有效活动、强化教师指导和反馈、利用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希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优化合作效果、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强调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来促进知识的构建和技能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沟通、合作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可以相互解释概念,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建立自信,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参与度不均、合作效果不佳、教师指导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探索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显得尤为必要,下文将着重讨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以及有效性提升策略,希望为教学实践工作提供必要的经验参考。

1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数学思维。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知识共享。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存在差异。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表现出被动或依赖他人的倾向。合作效果方面,优秀的学生往往在小组中发挥主导作用,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可能在合作中感到边缘化[1],并且小组合作学习有时会出现讨论偏离主题、效率不高的情况,影响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和课堂管理能力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目前,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有效地设计任务、分配角色,并在活动中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监督。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管理上存在不足,如任务设计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小组活动的监控和评价不够及时等,这些问题限制了小组合作学习潜力的充分发挥,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效果。

2提升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2.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地设定具体可衡量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应当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达成的具体任务,如解决特定的数学问题、完成数学项目等。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还应该与国家或地区的数学课程标准相一致,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达成小组目标的同时,也能够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升。如教学“认识小数”的内容过程中,设定教学目标明确要求学生能理解小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目标还需具体,如“学生能正确读写至少三位小数,并能完成10道小数加减法练习题”。同时,确保这些目标与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相一致,比如强调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2优化小组结构和成员分配

为了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需要先优化小组结构和成员分配。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分组是第一步,要求教师通过观察和测试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数学能力,然后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使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实现互助学习,同时也能让能力强的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巩固和深化自己的知识。考虑学生能力之外,还需要考虑性别、性格等因素平衡小组。性别和性格的多样性可以增加小组的活力,促进不同观点的交流[2],例如,将性格外向和内向的学生搭配,可以让内向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得到更多的发言机会,而外向的学生则可以带动小组的讨论气氛。

2.3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境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制定合作规则,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与责任,规则的制定有助于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角色,提高合作的效率[3]。

2.4强化教师的指导和反馈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应当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师应当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反馈应当具体、及时,能够促进学生的反思和自我提升。

2.5利用评价机制激励学生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评价他们的合作态度、参与程度等,多元化的评价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小组或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热情。

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升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学习目标、优化小组结构、设计有效的合作活动、强化教师指导和反馈以及建立激励机制等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互动和深入的思考,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整体质量。在实施这些策略时,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确保策略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持续创新的影响下,未来的小学数学学习模式还将不断完善,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力量。

参考文献:

[1]程婵.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6):65-66.

[2]徐海英.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 2022(3):138-139.

[3]李世舜.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读与写:上旬, 20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