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陆兆欣
中山公用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利用BIM技术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还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控制项目的成本投入,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必须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状况,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科学、合理和有效地运用BIM技术。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留仙洞校区 G 栋学生宿舍建设工程项目为例,深入探讨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有效应用
引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留仙洞校区 G 栋学生宿舍建设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留仙大道 7098 号校区内。总建筑面积 76666.04 平方米,地上 26 层,地下 2 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含部分装配式。包括土石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饰、机电、室外配套等工程。
一、BIM 技术应用的基础保障
1.1团队组建与职责明确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BIM 技术的有效应用离不开专业团队的支持。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项目中,由总承包单位 BIM 中心指导,总包项目经理部成立 BIM 团队。BIM 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安排各项工作,协调各方关系;土建、机电、钢结构等专业 BIM 工程师按照 BIM 标准进行模型创建、检查复核、管理模型等工作;BIM 数据维护员则负责收集、管理 BIM 模型及数据,进行局域网 IT 技术维护。各成员职责明确,协同合作,为 BIM 技术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1.2软硬件配置的支持
该项目配备了合适的软硬件资源以保障 BIM 技术应用。软件方面,专业建模类如 Autodesk Revit 2016(土建、机电)和 Tekla(钢结构)用于精确创建建筑、结构和机电模型等,这些软件相互配合,满足了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各个阶段的需求。例如,在进行大型机电模型的整合和碰撞检查时,硬件设备的性能优势得以体现,大幅缩短了处理时间。
软硬件的合理配置需要根据项目规模和需求进行评估和选择。对于大型复杂项目,需要更高性能的硬件和更全面的软件功能;而对于小型项目,则可以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配置。同时,还需要考虑软件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以便在项目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升级。
1.3实施目标的确定与导向
项目确立了明确的 BIM 实施目标,包括质量、进度和创优目标。质量目标方面,致力于建立施工阶段 BIM 实施体系及准则,通过精细化建模和碰撞校核审查,为工程实体与 BIM 信息化技术的同步交付提供支持,确保工程品质。从工期总控计划到阶段目标和月、周服务计划,通过 BIM 技术的模拟和分析功能,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资源分配,有效避免了工期延误。如利用 4D 进度模拟,直观展示施工进度,及时调整计划,保证项目按节点完成。
二、BIM 模型的创建与管理
2.1创建流程与标准遵循
BIM 模型创建基于 Revit 软件,遵循严格流程。首先准备项目样板文件,其中涵盖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的各项设置,如单位、轴网、视图样板等,为后续建模提供统一标准。例如,样板文件中的轴网设置确保了各专业模型在空间定位上的一致性。在创建各专业模型时,按照结构柱、板、梁、墙等顺序进行,确保模型的逻辑性和准确性。模型创建完成后,进行单专业和各专业之间的合模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模型中的错误和冲突。如建筑和机电模型合模时,检查管道与墙体、梁柱的碰撞情况,保证各专业协调一致。
2.2创建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前期准备工作中,各专业样板文件的准备至关重要。建筑样板文件包含建筑构件的类型、材质、配色等设置,结构样板文件涉及结构构件的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信息。这些样板文件的精心准备为模型创建提供了规范和基础,提高了建模效率和质量。轴网文件的明确和统一为模型定位提供了基准。确定项目基点、方向以及平面轴网和建筑标高,确保各专业模型在空间上的准确对接。例如,在不同楼层的模型创建中,基于统一的轴网可以保证垂直方向上的构件对齐和空间关系正确。
2.3创建管理确保模型质量
模型拆分原则根据专业、水平或垂直方向、功能系统等因素进行合理划分。建筑专业可按分区、楼号、施工缝等拆分,便于模型管理和施工组织。如大型商业建筑可按不同功能区域拆分模型,方便各区域的设计和施工协调。模型变更管理明确变更状态,添加变更编号,通过阶段化面板控制模型变更,记录变更信息。这使得模型变更有据可查,便于追溯和管理。
三、BIM 技术在各管理环节的应用
3.1总承包协调管理中的应用
在总承包协调管理中,BIM 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施工场地布置来看,利用 BIM 创建场地平面布置模型,辅助进行总平面布置管理。通过模拟不同施工阶段的场地情况,合理规划材料堆场、加工场地、办公区等位置,优化场地内的交通流线。如在狭窄场地项目中,借助 BIM 模型提前规划材料运输路线,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拥堵和碰撞。
临建 CI 标准化方面,通过 BIM 模型展示临建设施的布置和 CI 效果。在模型中调用 CI 标准化族库,进行材质设置和贴图处理,直观呈现临建的外观形象。这有助于提前规划和调整临建设施,确保符合企业形象和施工现场标准化要求。
材料管理借助 BIM 技术实现精细化管控。将材料出入库与施工进度计划关联,通过模型提取工程量信息,制定材料控制计划。例如,根据模型中不同施工阶段的材料需求,合理安排材料采购和进场时间,减少材料积压和浪费。同时,机械协调管理利用 BIM 进行垂直运输机械的选择和布置,通过模拟吊次和运输路线,提高机械使用效率,避免机械窝工。
3.2技术和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技术管理环节,BIM 辅助图纸会审和施工方案编制。在图纸会审中,通过创建各专业 BIM 模型,进行碰撞检查,提前发现图纸中的错漏碰缺问题。如结构与机电模型碰撞检查可发现管道穿越梁柱的不合理情况,及时修改设计。施工方案编制时,利用 BIM 模型的三维展示功能,优化施工工艺和顺序,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和指导性安全管理借助 BIM 进行 CI 标准化设计、安全技术交底和危险源辨识。建立安全防护设施模型,自动统计材料用量,通过模型进行安全交底,使施工人员直观了解安全风险和防护措施。如在高处作业安全交底中,利用 BIM 模型展示安全防护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3.3造价和竣工管理中的应用及新技术融合
造价管理通过建立包含造价信息的 BIM 数据模型,提高造价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在模型中添加构件的工程量、造价清单等信息,利用 Revit 等软件提取工程量,通过广联达 BIM - 5D 平台等进行造价分析和控制。例如,在工程变更时,通过 BIM 模型快速计算变更部分的造价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竣工移交阶段,确保模型交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设计单位保证交付物的几何和非几何信息有效传递,模型深度符合精度要求,图纸和表格与模型一致。同时,在项目过程中及时更新模型,记录变更信息,为竣工结算和后期运维提供可靠资料。
结束语: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和显著优势。通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留仙洞校区 G 栋学生宿舍建设工程项目的实践,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在多个方面为工程管理带来的变革和提升。在各管理环节中,BIM 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明确的质量、进度和创优目标为项目管理指明方向,推动 BIM 技术深入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文宇.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 房地产导刊,2024(19):47-48,51.
[2] 王伟伟,王伟强.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9):60-62.
[3] 章增辉.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 科学与财富,2023(35):61-63.
[4] 钱俊杰.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四川建材,2024,50(2):211-213.
[5] 原俊强.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建材与装饰,2024,20(10):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