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有效利用地方博物馆资源开展初中历史教学

作者

吕晓利 李贺 陈晨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

摘要: 本文聚焦于如何有效利用地方博物馆资源开展初中历史教学。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包括建立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等多方面的策略,旨在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源的教育价值,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与综合能力,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与历史教育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地方博物馆资源;初中历史教学;教学策略;文化传承

一、引言

初中历史教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窗口,更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民族认同感的关键途径。然而,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往往受限于教材和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难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鲜活与生动。地方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实物、资料和信息,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将这些资源融入教学过程,已成为当前历史教育领域亟待深入研究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当前利用地方博物馆资源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整合规划不足

许多初中历史教师虽认识到博物馆资源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系统的整合规划。仅仅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未将参观活动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在教授“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时,若未提前规划引导学生观察相关文物,如反映丝绸之路贸易的丝绸、瓷器、货币等,学生可能只是盲目浏览,无法深入理解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内容与意义,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与互动

部分教师在利用博物馆资源教学时,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讲。在参观过程中,缺乏互动交流与多样化教学活动设计。如在参观历史文物展厅时,教师只是简单介绍文物名称、年代和基本特征,未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学生难以深入参与历史学习,博物馆资源的教育价值未能充分体现。

(三)时间与资源协调不畅

学校教学时间紧张,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面临诸多困难,如交通安排、参观时间协调等。同时,一些地方博物馆因资金、场地等限制,展览设施和教育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学生参观学习需求。此外,博物馆开放时间与学校教学时间常存在冲突,影响学生参观体验和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如学校正常教学时间可能无法安排在博物馆游客较少、讲解服务更充足的时段,导致教学难以深入进行。而且,部分博物馆的线上资源也未得到充分利用,在无法实地参观时,教师未能有效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虚拟游览和学习,进一步限制了学生获取博物馆资源的渠道,使得教学与博物馆资源的结合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三、利用地方博物馆资源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通过深入剖析当前利用地方博物馆资源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更加明确了构建有效教学策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下将详细阐述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旨在全方位提升地方博物馆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开启一扇通往丰富多彩历史世界的全新大门。

(一)深度整合教学内容

1. 以教材为纲筛选资源

教师深入研究初中历史教材,梳理与地方历史文化相关的知识点和教学主题,据此在博物馆中筛选匹配的文物、展览等资源。例如在讲授“近代社会变革”时,可结合当地博物馆中关于近代工业发展、社会风俗变迁等相关展览和文物,如近代工厂的机器设备、老照片等,让学生直观了解近代社会变革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同时补充教材未涉及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如当地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历程,丰富学生历史知识体系。

2. 打造主题式教学模块

依据博物馆资源特色和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构建主题式教学模块。以“家乡的历史文化传承”为主题,整合博物馆中关于古代建筑、传统手工艺、地方名人等资源,设计系列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实地参观感受文物与文化遗迹的魅力,小组讨论分析家乡历史文化传承的现状与意义,撰写研究报告探究如何传承与创新家乡历史文化等,通过主题式教学将分散的知识与资源有机整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应用

1. 实地参观教学法优化

实地参观前,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参观目的、重点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布置预习任务,如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博物馆布局和主要展品。参观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参观,根据教学内容和文物特点深入讲解,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讨论。如参观古代陶瓷展厅时,引导学生观察陶瓷的造型、纹饰、釉色等特征,思考其制作工艺、历史用途以及反映的时代审美观念,并与教材中古代陶瓷发展历程相联系比较。参观后,要求学生撰写参观心得、制作手抄报或开展小组汇报等活动,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 文物仿制教学法拓展

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且制作难度适中的文物,如古代青铜器模型等,组织学生仿制。在仿制过程中,学生研究文物的形状、结构、装饰图案等,深入理解古代工艺技术和文化内涵。例如仿制青铜器时,学生了解青铜铸造工艺的复杂流程,体会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理解和创意对仿制文物进行个性化设计改进,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完成仿制后,学生相互展示交流作品,分享制作心得,进一步加深对历史文物的认识与感悟。

3. 博物馆资源数字化教学法融合

教师利用博物馆官方网站、数字博物馆平台、手机应用程序等获取数字化资源,如高清文物图片、虚拟展览、历史纪录片等,并融入课堂教学。在讲解某一历史时期文化艺术时,播放相关虚拟展览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魅力和历史文化氛围。例如讲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时,播放相关数字展览视频,展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作品,让学生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与人文精神。同时,教师利用数字化资源设计在线学习任务、互动游戏等教学活动,如让学生在虚拟博物馆中进行文物拼图游戏,通过完成拼图了解文物的结构与特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鼓励学生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关于博物馆资源与历史知识的多媒体作品,如电子海报、短视频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结论

地方博物馆资源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且极具价值的教学素材和学习平台。通过构建馆校合作长效机制、深度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应用以及强化实施保障等多方面的努力,能够有效地将地方博物馆资源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这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探究能力,而且对于传承和弘扬地方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进一步重视地方博物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使历史教育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成效,为培养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俞丽莎.基于博物馆资源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教学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2024,(08):57-59.

[2]夏祁雨浓.巴彦淖尔市历史资源辅助初中历史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4.DOI:10.27230/d.cnki.gnmsu.2024.000714.

[3]赵玉.博物馆资源融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N].科学导报,2024-08-02(B04).DOI:10.28511/n.cnki.nkxdb.2024.000372.

(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地方博物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研究》(JCJYC2411010067)研究成果)